陳林天黃老道 作品

第258章

 大會結束之後,劉志詢問黃老道為什麼要做粽子。

 黃老道想了想,解釋道:“曾經有一位叫屈原的人,他生前是一位忠臣,深受百姓愛戴,但因為在當時的朝廷**,他也被人陷害,得不到重用,而被流放至江南一帶,每天度日如年,虛度光陰,自己一身報復,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心裡的憤怒與憎恨,讓他來到江邊,長嘯一聲,抱著遺憾,跳江自盡。”

 “後來被岸邊的百姓看到,因為長江水流湍急,他們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屍體。”

 “因為屈原在江南一帶時常幫助村民,這些村民對他產生了深厚的友誼,他們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便用竹葉把糯米包起來,扔到江中,好讓魚蝦吃糯米,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所有村民都沒反應過來,他們每年過節,都會哭著往江裡扔粽子,以此來報答屈原的恩情。”

 “而這個日子,也被後來的人們定為端午節,粽子也成了逢年過節的必需品,同時也是祭祀用的貢品。”

 “湖村裡死去的親人,都是在海里,與屈原一樣,所以粽子是最好的貢品,也會讓他們的魂魄得以消停,回到地府。”

 聽完黃老道的解釋,劉志點了點頭,恍然大悟,心想著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他們沒有多少文化,並不得這些事情,但是黃老道不同,在他小時候,劉伯通給他講了很多故事。

 將他讀書識字寫字,現在的黃老道,在外面完全不用發愁。

 但是常三斤卻不一樣,他這人比較貪玩,什麼事情都喜歡反著來。

 每次學習的時候就打盹,知道的事情也比較少。

 黃老道也沒有想到,這個故事如今會在這裡派上用場。

 如果當時他沒有好好聽,就不會有現在的想法。

 這一次的村民大會,讓所有人都認識了他們,黃老道與常三斤在村子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

 到了第二天,黃老道與常三斤換上道袍,海岸邊已經準備好了道臺用來做法,他們兩個一人一個。

 村民們紛紛披上孝衣,有的穿的平常衣服,主要是親人不同,穿的衣服也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