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葉 作品

第831章 秦風的想法 墨傢俬塾

 自從西周最後一位君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以至於犬戎侵犯鎬京,諸侯不來勤王,周幽王死西周滅亡。

 西周的國都鎬京遭到了毀滅性的損失,周禮就不太健全了。最後到了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禮節更加的混亂。

 而孔子周遊天下蒐集各國的書籍才整理出來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周禮。

 也就是說,周禮才是儒家的核心,也是儒家的立身之本。儒家學說都是以周禮為根基具化出來的,這也是他們的優勢。

 無論哪個朝代,哪位君主,都得需要祭祀,既然要祭祀都要使有一定的流程,而這些流程儒家人最熟悉。其他的學派可以說都不太懂。

 現在秦風一個墨家鉅子竟然對周禮如此的精通,而且寫出了這樣通俗易懂的文章,孔忠心中感到了一種危機感和彷徨感。

 “你們背的這個東西有多長?”

 “老長老長了。”孔武伸出小手比劃著。孔武年齡還小,對文章的長短沒有什麼概念。

 其實弟子規360句,1080個字,並不長。它屬於訓蒙文,以孝道開始,從而延伸到誠信、愛護眾生,並且規範了學習方式。

 這裡面含有【論語·學而】【禮記·曲禮】的內容,以及後世的【童蒙須知】【程董學則】【小學詩禮】融匯而成。

 其實就是設立的學堂規矩。是一個綜合版的小學生守則。但是這個守則貫穿了周禮的概念,涵蓋仁義禮智信以及孝、德各個方面。

 別看只是小小的弟子規,裡面深藏著周禮的精髓,也是儒家思想的根基。

 孔忠是孔家嫡系,危機感還是非常強烈的。他連忙拿起毛筆把孔武、孔安國背誦下來的那幾句在竹簡之上謄錄了下來。然後對妻子顏息說道:“這絕對是咱們儒家的東西。”

 顏息也明白了兩個孩子口中所謂的始祖到底是誰:“夫君,帝婿號稱是子路的隔世親傳弟子,莫非這是真的?”

 “咱們儒家不信鬼神之說,那一定是帝婿編排咱們儒家的,但是帝婿熟讀周禮也是可能的。”

 孔忠沉吟著說道:“帝婿的學識”有可能來自於秦朝宮廷。

 大秦席捲天下,一統六合,天下藏書全部收錄在了咸陽城。咸陽城的書樓足足有六七座,裡面的藏書浩如煙雲。

 依照一個國家意志搜索出來的書,比咱們孔家還要全面全面的多,帝婿聰慧無人能比,具說過目不忘,演化周禮也不是不可能。”

 孔忠嘆息一聲說道:那這樣的話就麻煩了。”

 墨經裡面很多東西講的都非常的理想化。秦風熟讀各種書籍,把墨經完善之後,墨家的理論很有可能席捲天下,無懈可擊。

 墨家的典籍非常的繁雜。除了治理國家的學術,還有富國強民的方法,總的來說墨家屬於一個大雜燴,研究什麼學問的都有。

 無論是治理國家,發展地方的經濟,對律法的研究、對陰陽五行、兵家等等各個方面都有研究。

 如果墨家學派人數少的話,那麼他就是一個雜家。但是墨家的人數基數非常的大。這就會導致墨家的人會在各個方面都會出現人才。

 諸子百家忌憚墨家也是因為如此,尤其是儒家,因為儒家除了周禮,其他的方面根本就不擅長。

 孔忠感到了茫然,這個對於孔忠來說將會是一個不眠之夜。

 而對於秦風來說,卻是一個辛辛苦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