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發展變緩

 憑藉著承接自華國內轉移出的中低端工業產業,衍生出的配套產業。 

 以及對阿菲卡洲其他地區,歐羅巴洲的貿易。 

 乃至旅遊業繁榮的一定程度影響。 

 接下來的十年裡,克爾納依舊處於高速的發展期。 

 40年。 

 克爾納青年在公佈了上一年度,克爾納經濟的發展情況。 

 沒有任何出乎預料的, 

 克爾納上一年的gdp數據,以及工業產值依舊牢牢佔據著阿菲卡洲第一。 

 從克爾納青年接管整個克爾納的第十年開始, 

 憑藉著克爾納內的資源產出和大興基建, 

 克爾納gdp數據,就一躍到了阿菲卡洲第一的位置。 

 不過,那時候,也就是排在克爾納後面的幾個國家,相差彷彿的程度。 

 關鍵是在後面十幾年時間。 

 克爾納的發展,遇到了三個大的機遇。 

 一個就是克爾納本身的資源儲備豐富, 

 這讓克爾納有了最初的,能夠用作發展的原始資本。 

 然後, 

 第二個機遇,就是華國的產業轉型升級, 

 不少中低端產業要麼轉型升級,要麼只能夠外移。 

 這些承接的產業,讓克爾納有了工業基礎。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排在阿菲卡洲經濟數據第一的克爾納, 

 開始跟後面的第二,第三,拉開越來越大的差距。 

 最後, 

 是第三個機遇。 

 同樣和華國有關係。 

 從27年,華國gdp數據正式超過米國, 

 而米國選擇放棄最後一搏,喪失拼命的勇氣過後。 

 隨著時間的推移, 

 米國延伸到各處的觸手,不可避免地再往後縮。 

 阿菲卡洲這片地方也不例外。 

 米國的力量事實上在阿菲卡洲這片區域的後撤, 

 讓克爾納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對阿菲卡洲其他地方貿易的空間。 

 三個機遇疊加, 

 關鍵也是克爾納青年最初的決策。 

 沒有試圖直接用開採出的能源和資源,直接滿足克爾納人的生活需求,提高福利。 

 而是將錢投在了基建和繼續發展上,才讓克爾納有了持續十幾二十年的高速發展。 

 …… 

 42年。 

 在克爾納首都的大街上, 

 每當上下班的時間,或者在那些繁忙而繁榮的街道上, 

 不光是能夠看到一些承接克爾納內大量項目的華國技術員和項目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