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三方變兩方

 “我們不得而知,事實上,我們現在也不知道,那些轟炸來源於誰,誰又該對此負責?” 

 毛熊國的外事人員表現出了其常見的攻擊性。 

 話裡說著不得而知,事實上與會的各方其實都基本心知肚明。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想,某些國家,她並不是想要讓這場戰爭停下來,只是不想讓克爾納戰爭中的某一方輸掉……如果這份提議真得通過,會發生什麼?某些國家會不會趁著這個時間,往著克爾納內運輸入更多的炮彈呢,集束炸彈?” 

 毛熊國的態度,在這件事情上本來應該是有些曖昧的。 

 就如同莫道和帕爾斯之前的推論, 

 作為克爾納青年的武器主要來源,毛熊國不一定想要讓克爾納青年完全獲得勝利,結束戰爭。 

 畢竟那樣,他們的軍火賣給誰。 

 但可能是在這場戰爭中,克爾納政府軍與克爾納反對派潰敗的太快,表現的實在是太不堪。 

 讓毛熊國放棄了那曖昧的想法,乾脆徹底倒向了克爾納青年, 

 還能做個順水人情。 

 再後面, 

 就是米國和白旗國等在克爾納戰爭上,有著直接利益的各方。 

 自然是言辭激烈地表示,支持克爾納此刻停戰是為了正義以及和平, 

 同時,依舊堅持克爾納青年是極端性質的說法, 

 宣稱,讓克爾納青年這樣的武裝,統治克爾納是完全無法接受的事情。 

 至於其他一些和這件事情沒有太大聯繫的小國, 

 大國打架,根本不敢插嘴, 

 即便是先前發起提案的兩個小國,在此刻,都只是說了一些含糊其辭的場面話。 

 基本上是這邊有道理,那邊也挺有道理的,不敢輕易在這件事情上表態。 

 不過這件事情,事實上進入了扯皮狀態。 

 …… 

 局面對於那頻繁轟炸的來源方,愈加有些尷尬。 

 直接的轟炸對克爾納青年殺傷力,克爾納青年又不受威脅。 

 貿易制裁對克爾納青年更像是不存在,克爾納青年本來就沒有打算和他們合作。 

 外事上的拉偏架,又被和克爾納青年此刻達成共同利益的各方擋了回來。 

 米國和白旗國對克爾納青年都是龐然大物, 

 但是沒辦法將所有力量團結起來,用在克爾納身上。 

 尋常的威懾力,對直接沒收了這些國家在克爾納內資產的克爾納青年來說,也完全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