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元聖遷都

 柴宗訓將與內閣、樞密院一道最後動身,京中所有的府衙,則被安排在皇室成員之後,第二批遷走。 

 柴宗訓將自己放在了遷都人員隊伍裡的最後一批,實則是有意為之。 

 他給朝廷定下了一個遷都的期限,三月之內必須遷走,若是在他之後才抵達京北府的人,不論是勳貴亦或是官員,一律留在汴京安身立命。 

 反正柴宗訓也打算留下一些人,替大周在此看守太祖世宗的陵寢。 

 柴宗訓此舉,相當於是釜底抽薪,就算新都中已為文武百官、勳貴人家安排好了府邸,但你若是不來,朝廷大可將這些地方分給其他人。 

 柴宗訓的這道旨意,讓那些本打算用“拖”字訣來應付遷都一事,或者根本不打算遷走的人來說,簡直就像是在他們頭上倒懸了一把利劍。 

 年輕一輩的人,不管是否在朝為官,皆知道京北府才是他們施展才華的地方。 

 家中若有長輩實在不願意走,他們二話不說便撇下了人,自行遷走了。 

 徒留下一些頑固不化的老臣,在一旁自怨自艾,一口一個不孝之徒地喊著。 

 這些人幾乎從柴宗訓定下遷都之議開始,便一直在用各種方法,試圖阻攔。 

 柴宗訓也不止一次在朝堂之上,隱約告誡過他們的族人,莫要以卵擊石,拿整個家族的前途命運來豪賭。 

 遷都一事,柴宗訓一早便猜到,有些官宦權貴內部,一定會有不同意見。 

 柴宗訓本也不奢求全汴京的人,皆能遷到京北府,當監察院以及校事衛向其通報之時,他絲毫也不覺得驚訝。 

 “不必理會,朕已經定下了最後的期限,若是有人真的不願動身,也不需要強迫他們做出違逆本心之事。” 

 有了柴宗訓的旨意,符昭願與李繼和自然知道該如何做了。 

 眼見距離柴宗訓所給的最後期限越來越近,不少老臣還是屈服於家中子弟,收拾起了行裝,準備動身。 

 唯有幾個始終割捨不下汴京城的老臣,一直沒有任何動靜。 

 六月中旬,就在大多數文臣武將也動身之後,柴宗訓與太子元明帶領著內閣六大學士與樞密院副使,分別前往崇陵與慶陵向太祖世宗告祭。 

 在世宗的牌位之前,柴宗訓久久不曾開口,還是太子元明上前提醒,他方才示意首輔畢士安誦讀起了祭文。 

 遷都乃是世宗長久記掛之事,他不止一次提過,汴京無險可守,受洪澇之害久矣,若是有機會統一中原,遷都必定也是早晚的事。 

 正是因為有世宗之言作為支撐,柴宗訓才能頂住壓力,選定京北府作為大周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