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拱手讓人?

 昭武二十八年十月,黎恆調重兵開赴諒州一帶,以回應大周囤兵邊境的威脅。 

 公元979年,交趾丁朝帝位由年僅六歲的丁璇繼任,黎桓本任“副王”攝政。丁朝大臣憂慮黎桓會對少主不利,共同起兵伐桓。後黎桓得到丁朝太后的支持,擊潰了政敵,掃除了其掌權的障礙。 

 交趾的內部鬥爭,本已引起了柴宗訓的注意。不過,昭武二十年前後,大周正應高麗王之請,對日作戰,一時之間也很難騰出手來料理交趾之事。 

 後丁朝屢與南方佔婆交戰,大將軍範巨倆認為主上幼弱,他們竭死力御外侮,脫有尺寸之功,其誰知之?眾人皆主張冊立黎桓為天子,再舉兵討伐佔婆。 

 軍士“鹹呼萬歲”,以表贊同,太后見黎桓已得到“眾心悅服”,於是請他即位。柴宗訓一看,還是那一份熟悉的配方,內裡耍的正是“黃袍加身”那一套。 

 黎桓即皇帝位後,改年號“天福”,建立黎朝,定都華閭。黎恆見自己篡位後,大周仍是“無動於衷”,便趁著柴宗訓無暇南顧之際,不停地對外發動戰爭,意圖通過武力侵佔他國領土。 

 南部戰區最先察覺到了黎恆的野心與意圖,錢弘俶也一早便在兩國邊境設置了警戒區域,就是為了應對來自交趾的侵擾。 

 奈何數年以來,大周對外興兵的重點皆放在了西邊、北邊,對南邊的關注度實在是少得可憐。錢弘俶身為吳越的末代國君,身份本來就十分尷尬,若是在這對外戰事上,說錯了一句,難保不會遭到大周朝臣的質疑。 

 錢弘俶為了能最大限度地將南部戰區的情況傳遞給樞密院,列舉了黎恆諸多暴行,還把交趾這幾年對外發動的不義之戰統統報了上去。 

 韓通對於錢弘俶的訴求最為清楚,奈何他也知道,大周在結束北境之戰前,是絕對不會對交趾用兵,兩線作戰。 

 在北境之戰正式收官的那一刻,韓通這才著急忙慌地不顧柴宗訓有病在身,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將交趾之事拿到明面上來說。他本來以為柴宗訓還需要考慮一番,沒想到當場就定下了領兵出征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