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意欲何為

 使者聽韓通這麼一說,本以為與周軍罷兵止戰的機會就在眼前了,不曾想,韓通下一句話就將他的想法,按在地上給磨了個粉碎。 

 “你回去告訴源滿仲,在等待我大周天子與高麗王答覆此事期間之內,我們的軍事部署不會作出任何改變,讓他不必放在心上。” 

 “這……這怕是不妥吧?” 

 “不妥?那這和不議也罷。” 

 使者在來之前,源滿仲對他千叮嚀、萬囑咐,就算使出渾身解數,也必須要讓大周同意與他議和。頭頂源滿仲的這項死命令,使者最終不得不同意了韓通的要求。 

 十日之內,曹彬、潘美得以繼續按原計劃進軍,絲毫沒有受到此事的影響。 

 擔當翻譯的徐熙,第一次感受到了有無“實力”之間的差距,要是將高麗放在談判桌的另一頭,恐怕都沒有上桌的資格。 

 作為一名高麗將領,徐熙不自然地對大周產生了一絲嚮往,有機會的話,他還真想去大周看一看。 

 十天時間,韓通不僅要請示柴宗訓的意見,還需要得到高麗王王伷的答覆,高麗雖是大周的屬國,但這等宣戰議和的大事還是得徵求一下本國國主的建議。 

 不過,若是高麗王的意見與柴宗訓相左,這說服工作還是要韓通等人去做,他心裡還是希望高麗王能稍微識相一點,以柴宗訓的意思為主。 

 源滿仲此人的底細,李處耘在其捨棄溟州、退守慶州之時就已經將他摸了個一清二楚。這位日本本土新晉的政治新星,也許正在試圖憑藉此戰鞏固他的地位,好實現其個人的政治抱負。 

 源滿仲想要議和的消息傳至西京時,瞬間引起了高麗朝臣的一番熱議。 

 “大王,若是能以兩地商貿,換取日寇盡數撤出高麗,臣認為可以答應他們的條件。” 

 荀質考慮的是,高麗因此戰已經失去太多,以致民生凋敝,百業待興。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恢復高麗的社會秩序,其他事情,對於他而言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 

 崔承老的想法就比較謹慎,他認為此戰大周出力最多,是否同意議和,還要看大周天子的想法,讓高麗王先不必著急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