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自治州府

 唐時,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的統治,選取了羈縻制度作為駕馭少數民族的方式。 

 羈縻制度,一種專門在少數民族居住區所採取的政治制度,其中透露出中原王朝以夷制夷的思想。在這一制度下,邊境地區的安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同時也使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士兵、居民和將領成為重要的軍事資源儲備,壯大了中原政權的軍事力量。 

 但是,這一制度實行的基礎是,中原政權本身就擁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夠確保自身在這些地區的統治性地位,否則羈縻制度也僅是紙上談兵。 

 自治州府相比起羈縻制度來說,優就優在摒棄了“以夷制夷”思想,將廣大草原部族歸於中原政權的政治制度之下,與中原融為一體,不分你我。 

 柴宗訓利用自治州府管轄西遼故地,還有一層重要的原因,即為了往後攻取回鶻之地做準備。 

 此處的回鶻與唐時不同,稱作甘州回鶻,又稱河西回鶻,是由河西地區回鶻人,以甘州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權。歷史上,河西回鶻於公元1028年被西夏所滅,政權存在一百八十年。 

 唐時,回鶻上層發生內訌,國力垂危。外族乘機發動進攻,回鶻可汗國滅亡,回鶻人紛紛逃離故地,有一部分進入河西,統稱河西回鶻。進入甘州的一支最強,故名甘州回鶻。 

 甘州回鶻建立政權後,統領河西各回鶻部落。最高統治者為可汗,採用漢族官制,設有宰相、樞密使等職務。可汗統領下的部落中設有首領,“分領族帳”。 

 甘州回鶻曾一度尊中原王朝為舅,並不斷遣使進貢,以取得冊封和厚贈縑帛。後唐、後晉都曾冊封過河西回鶻可汗,證明他們與中原的交往不斷,甚為頻繁。 

 從前,柴宗訓之所以先行利用海運貿易打通海上貿易之路,其中一方面原因,便是礙於路上貿易之路並未徹底打通。 

 如今,北漢、西遼等皆已成為過去式,面對河西回鶻這一民族政權,柴宗訓勢必也是要將其拔除的。只不過,拿下河西回鶻事小,如何管轄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