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市場經濟

 國學部尚書楊守一回頭看了一眼老者,轉過頭來時,不禁咬牙切齒了一番。國學部裡有不少之前轉入的老學究,一個個都眼高於頂,平時就連他這個尚書都不放在眼裡。若不是看在他們馬上就要告老歸田,楊守一早就將人清出國學部了。 

 “祖宗之法?你回過頭看一下,有哪位年輕官吏站出來認同你,朕馬上頒下罪己詔。”柴宗訓的話說得非常狠,因為滿朝堂沒有第二個人站出來聲援他。 

 軍改與官制改革兩項改制,可以說完全將年輕人的出路拓寬了不止一條賽道,如果身為士子,還需朝廷為他讓利,才能立於世間,那麼他很快就會被那些通過其他渠道站在高處的人淘汰。 

 “朕要官紳一體納糧,不是在針對官紳,而是在幫他們,大周不缺參與市場經濟的人。但這個門檻朕才是決策人,在不久的將來,大周百姓人人都可參與,如官紳一分錢不出,也要進來分一杯羹,是不是過於貪婪?朕要向大周百姓交代,而不是向百官交代。荀子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的意思是想要讓大周翻覆?” 

 老者見柴宗訓已經將問題上升至大周存廢之大事,頓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人轉眼就被帶到了殿外。 

 而自古以來,大山大澤等土地的所有權一般情況下都屬帝王,柴宗訓便下旨,自此以後大周境內所有山澤,百姓一生只需繳納一次山澤稅,即可參與經營獲利。 

 何謂山澤之禁?通俗地說,就是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百姓的生存空間就被壓縮到耕地上了,像山川河流溼地沼澤這些盛產自然資源的區域,悉數皆被國家掌控,百姓不得參與經營,只能成為國家的勞力。 

 大周已逐步進入和平發展時期,柴宗訓開放山澤後,能夠使百姓的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社會發展大幅度向前。 

 籌建官方工坊,則是柴宗訓希望利用國家力量帶動民間工坊發展,官民協同合作,將大周曆代以來的優良工藝轉換為商品,或用於內銷,或用於海運貿易,為大周賺取更多的白銀。特別是這個時代的瓷器,未來會成為大周留給後代子孫的無價瑰寶,享譽海內外。 

 “此次內閣所擬之方案,將於明日起在大周全境推廣,諸臣如有異議,現在就可以站出來,朕一條一條地解釋給你們聽。” 

 “陛下英明。” 

 朝堂上雖還有些頑固分子,但大多數都是通過軍改、新官制改革升遷上來的官員,自然視柴宗訓為英主。更有甚者,為報此知遇之恩,不惜充當新制的開路先鋒,比如王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