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改革官制

 範質早就在新官制頒佈前稟明柴宗訓,言道他自覺年老,想要請辭還鄉。在範質以律條繁冗,輕重無據,吏得因緣為奸,對當時的律法加以修訂之後,便耗盡心力寫出了《刑統》,共30卷,這也是中國最早的韻文律書。 

 新官制的推行需要年富力強的心腹重臣,柴宗訓屬意的是王溥,因此範質與魏仁浦,他本就想以虛銜加封二人,沒想到範質倒是先他一步提出要告老還鄉。 

 柴宗訓綜合考量過後,決定加封範質為魯國公,讓其榮歸故里。後又加封了魏仁浦為衛國公,讓其免於受到新官制的衝擊與影響,得以在汴京終老。 

 如今,最高興的莫過於王溥,兩位輔政大臣皆退了下來,他就是當之無愧的新任內閣首輔。 

 “新官制的推行需要時間,不過朕交給內閣的時間只有一年,明年這個時候,朕必須看到新官制在大周落地生根。” 

 柴宗訓任命王溥為文德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原吏部主官薛居正為集英殿大學士、內閣次輔,同時命薛居正與前虢、慶兩州刺史姚內斌二人一同接任樞密院副指揮使一職。 

 柴宗訓另任命荊南知州趙普為皇儀殿大學士,成都知府、吏部侍郎呂胤為紫宸殿大學士,戶部侍郎沈義倫為垂拱殿大學士,刑部侍郎石熙載為大慶殿大學士。由以上六人組成內閣,輔佐柴宗訓處理政務。 

 另由魏王符彥卿之子、前羅州刺史符昭願任監察院長。 

 由範質之子、前三司副使範旻任吏曹院長。 

 由樞密院副使張永德兼任宗人府宗令。 

 十二部尚書中,除卻海關部尚書為尹崇珂之外,其餘各部尚書皆是從朝堂或地方新選任的官員,例如民政部尚書王顯、國學部尚書楊守一、司法部尚書宋琪、外事部尚書盧多遜…… 

 至於開封府知府,柴宗訓則是屬意潭州通判李沆,他本就在歷史上有“聖相”之美譽。李沆素以清靜無為治事,尤為注意戒除人主驕奢之心,這對於穩定大周京都的內政外交、抑制奢侈、安定民心都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官制落地之後,朝堂諸臣皆想在告老之前,朝著最高等級的兩個官位看齊。畢竟家族中若是有曾位居正一品或者從一品的長輩,能為子孫後代帶來數不勝數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