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公 作品

第219章 軍器監裡的驚喜

 宋齊魯第二天隨著王鐵錘去了一趟“軍器監”,和那裡的大匠們見了一面。 

 視察的過程,果真如王鐵錘說的那樣,出乎宋齊魯的意料。 

 這幫子人不僅根據自己寫的小冊子,真的把模具鋼弄了出來。 

 現在居然都在“比著葫蘆畫瓢”開始摸索鋼的“調質”(淬火?高溫回火)處理了。 

 就這還不滿足,居然跟煉製青銅器一樣,學著往鋼水裡添加各種像鎳、錳等金屬,以期求得到不一樣特性的鋼鐵。 

 宋齊魯一看,我擦! 

 這在往裡加點鉻不就是在弄“304不鏽鋼”了嗎。 

 宋齊魯雖然知道有這麼回事,而且在後世也相當普遍的不鏽鋼,但是他不知道具體“配方”啊。 

 但是對於這種“人才”,宋齊魯還是得要重點關注的。 

 一問得知這黑臉漢子跟楚霸王還是本家,叫項傑,他們家自大宋朝以來,世代為匠,這一身本領基本上都是家學。 

 宋齊魯也沒啥好教人家的,於是把後世實驗記錄的方法告訴了項傑,省的他在那裡憑著感覺瞎摸索。 

 並且還給他說了小型鍊鋼用的“坩堝鍊鋼法”。 

 也就是在用黏土和石墨混合的坩堝中密封,再在外部加熱從而融化成鋼鐵。 

 雖然是得到的液態鋼水,但是因為石墨的關係,冷卻後得到的是高碳鋼,只能在退火加脫碳處理之後才能鍛打。 

 火炮這邊,現在不僅出了90毫米口徑的,就是110毫米“長頸火炮”和130毫米的短而粗的“大碗口”銃也造了出來。 

 其他的像唐橫刀、陌刀、鉤鐮槍、飛斧等專克騎兵的兵器,還有王鐵錘帶過來的半身鎧、頭盔、望遠鏡、指南針等戰場輔助器具技術也都百花齊放。 

 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總是要伴隨一定時間的摸索過程,多多少少的有一些彎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這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是不可或缺的。 

 不僅如此,將作監、軍器監和火器監現在居然還在聯合研發“開花彈”和“迫擊炮”。 

 王鐵錘大膽的將宋家莊研發小組的聯合研發模式運用到了新“軍器監”,打破了之前各個監司各司其職、互不往來和死板生產的模式。 

 聯合研發不僅最大程度發揮各個監司所長,改進生產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也讓創新變得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