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歌 作品

第284章 番外:願所有人都能得償所願(1)

 施麗蝶將封地的事情全權交給陳昭,以及陳淑婷、杜明月、秦夢瑤、顧青嵐、祝星河等人,有這些人主持大局,封地基本上不會出亂子。 

 而施麗蝶和沈彥希,拿著皇帝的聖旨,乘坐著馬車,開始了全國巡遊。 

 她秉承著想要富,先修路的觀念,將水泥這種東西普及到全國。 

 每到一個地方,就像最初在封地上做的那樣,聘請百姓們修路,有封地的經驗,後續的事情施麗蝶做的得心應手,照搬套路,基本沒有問題。 

 路修好之後,百姓們方便多了。 

 然後,施麗蝶又把農業、工業、商業那一套模式搬出來,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發展不同的特色產業。 

 比如,有的地方盛產茶葉,有的地方盛產青橘,有的地方適合種棉花,有的地方適合種甘蔗……她就根據當地的地形、氣候和土壤,因地制宜。 

 而像新收服的南夷地區,氣候炎熱,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種植的糧食可以達到一年三熟,完全可以將這些地方劃為糧食種植區。 

 …… 

 要想將全國都發展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施麗蝶回想起自己現代的國家,想完全實現脫貧致富,也是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她還清晰地記得當年的政策。 

 譬如縮小城鄉差距,先富帶動後富;譬如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還有譬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惠及全國的政策等等。 

 所以,在古代這個社會,在科技非常不發達的情況下,她想要讓全國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只能用更長的時間。 

 施麗蝶和沈彥希這一走,就是十餘年。 

 他們每個地方都待一到兩年,情況複雜的地方甚至待三年,一直到當地的發展走上正軌,才啟程去下一個地方。 

 就在他們艱苦努力的過程中,時間飛速而逝。 

 當系統把現代社會的情況抓取過來,製作成視頻播放給施麗蝶看的時候,她已經差不多把大胤朝整個東南地區,給帶上致富的道路了。 

 她很慶幸大胤朝的地理位置,跟自己的國家有些相像,所以她完全可以有選擇性的參考前輩們制定出來的政策,再結合大胤朝的國情,加以修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