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閣 作品

第45章 中毒被擒

 兵部尚書出列:“我大周國傾全境之力擁兵三十萬,是那後漢兵馬的六倍。還有不到一月就可抵達皇城。請皇上和各位大人稍稍忍耐幾日,到時候援軍一到必然解皇城之圍。” 

 翰林院大學士:“若依尚書之意,援兵未到的這些日子裡,我大周皇城上至皇上,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伏低做小,任後漢賊人恣意辱罵嘲笑?” 

 大理寺卿:“滿城孩童都在背誦的童謠想必諸位大臣都已經聽到了吧!不用老夫在此重複一遍了吧!” 

 順天府尹:“如此下去,讓朝廷讓皇帝如何向百姓交待?” 

 禮部尚書:“大周的顏面何在?” 

 越來越多的大臣站出來附議,唯獨沒有哪位將軍敢出列,自請應戰。因為所有人都明白,最好的將領已經被後漢兵馬大元帥劉南平生擒,其他人無論是誰,應戰就是送死,就是自取其辱。 

 文官集團覺得被辱罵,顏面掃地,即使抵不過後漢將領,也應該應戰,哪怕是輸了或者死了,必須要有人代表大周國出戰。因為出戰代表著大周國皇帝的態度。一味的閉門不戰就會讓百姓失去對朝廷的信任,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就是社稷之根基。根基若動搖,國將之不穩也。 

 武將集團本來在皇城任職的人就屈指可數。大部分都在各處邊疆鎮守防禦。再加上興國公還在後漢營中羈押,不免面露難色。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危機之時哪怕去送死也要有人站出來。雖然皇上還沒有發聲,但是矛頭都已經指向了皇城中官職最高的武將——兵部尚書。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時,排列在最後面的一個人影發聲了:“臣願應戰。”所有人都好奇是哪位將軍發出的聲音,就連皇上也向後張望。那人邁步向前走來,眾大臣才看清楚,居然是消失一月有餘的太子少師——陸馳,陸長弓。 

 陸馳向皇上行禮說到:“臣幼時,嫡母親自為我開蒙,一年後嫡母又請本族中曾經帶兵打過仗的族老教授臣武藝。嫡母說過文武雙修會比別人辛苦太多,問我能不能承受。後來嫡母離開了我,臣為不忘嫡母教誨,未曾撂下武修,如今是有些許拳腳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