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103章 賜我一位明君

《宋史》卷473《秦檜傳》記載:“(秦檜)開門受賂,富敵於國,外國珍寶,死猶及門。人謂熺自檜秉政無日不鍛酒具,治書畫,特其細爾。”)

(“人從宋後羞名檜”)

(真踏馬越想越氣)

——————

秦,王翦輕咳一聲,後人在講宋朝的事,而且對當時的皇帝竟然極為不恥,雖然不知道全貌,不過看這詞的描述也能隱約看出來一些,就是皇帝不靠譜唄!

他的陛下很靠譜,之前的秦君也都靠譜,所以他貧瘠的想象力實在沒辦法想象究竟有多不靠譜才能被拿狗來比喻。

但是,後人說他是名將誒,哪怕知道自己的實力,但被後人誇還是格外不一樣的,嘿嘿。

不過,他的評價怎麼只有朝陛下要錢呢!

王翦悄摸摸看了一眼自家陛下,當然,陛下願意多給一些,他肯定更開心啦。

……

漢,劉徹洋洋自得:“知道朕有多好了吧,後世想要朕這樣的皇帝都求不得呢!”

朝臣嘴角抽搐,他們莫名想起了之前後人說巫蠱之禍的評論,哪怕中立都逃不過一死……

不過,這兩件事性質還是不一樣的,那宋朝都涉及到外族入侵了,想想他們陛下對匈奴的態度,還有那鐵血手腕,好吧,陛下還是很有驕傲的資本的。

……

唐貞觀,尉遲敬德笑的褶子都出來了。

“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這句話,不就是陛下對他說的嗎,他想起當時的情景,還有些心神激盪。

虎牢關之戰,李世民命李世勣、程知節、秦叔寶率領同來的五百名騎兵埋伏在道路兩側,自己只帶幾個侍從和尉遲敬德繼續前進,探探敵人的虛實。

將領們大驚失色,李世民問尉遲敬德:“怎麼,你害怕了?”

尉遲敬德回答:“您不怕,我還有什麼值得害怕的。”

李世民笑道:“吾執弓矢,公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也難怪後人調侃勸李世民不要孤軍深入了,他是真敢啊。

看看這詞寫的,武將們都替那岳飛感到心酸。

他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只怕陛下太過好戰,身為天子,哪能像之前一樣四處征戰,他們這些武將又不是擺設!

害,陛下太過厲害,臣子們不得不使出十八般武藝,生怕配不上他們的陛下啊~

李世民不知道臣子們心中所想,他對那後人口中的趙構好奇不已。

是有多昏庸,竟然說拴條狗都比他強?

還有這個“二聖”,指的不會是他阿耶和大哥吧……李世民尷尬的咳嗽幾聲。

趙構還能比李隆基更氣人?李隆基可是直接跑了!長安都被佔領了,他竟然跑、了!

想到這,李世民心口發堵。

也不知宋朝皇帝是何種昏庸法,又想起後人曾諷刺過,把國家的未來寄託在一人身上是何等愚蠢,他越想越難受。

李世民和蕭瑀曾談論隋朝滅亡的教訓。

“帝問瑀:‘朕欲長保社稷,奈何?’

瑀曰:“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長久者,類封建諸侯以為藩屏。

秦置守令,二世而絕。漢分王子弟,享國四百年。魏、晉廢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

帝納之,始議封建。”——《新唐書》

李世民是考慮過分封的。

但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對蕭瑀的意見大加駁斥。稱其食古不化,大開歷史的“倒車”。

若此說得以實施,不僅不會給帝國帶來長治久安,反而會讓國家重蹈漢晉兩朝的覆轍,使得天下大亂、海內分崩。

隨即,大臣魏徵、李百藥、顏師古等人也加入其中,異口同聲地支持房、杜兩人,“反分封派”在朝堂佔據絕對優勢。

李世民就暫停了分封制的實施。

分封行不通,身為天子,他不可能允許帝王制被動搖,那該如何是好,大唐是否有新的出路……

難道讓子孫能者居之?李世民怎麼捨得讓子孫自相殘殺。

況且,這李隆基前期看著也不錯,或許年齡一到必須退位?可子孫真的會那樣聽話嗎……

宋,趙匡胤努力剋制自己的怒火。

後人動不動說宋幾句,他知是恨鐵不成鋼,無奈又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安慰自己習慣就好。

可一講到未來宋具體會發生的事,他就很難坐的住了。

哪怕明知宋的未來會令他大動肝火,身為大宋的皇帝,他也必須堅持著聽下去。

怕自己被氣死,每次看天幕身邊都會備上幾個大夫,靜心養神的藥準備了一堆,他倒是要好好看一看,趙光義的好兒孫,把大宋敗到什麼地步去!

女真入侵,完顏構,這幾個字就能把趙光義一脈壓的無法翻身了,還有什麼迎回二聖,都不用知道發生了什麼,光這些字眼就足夠宋人血壓飆升。

汴梁不是宋的都城嗎,岳飛臨近汴梁被召回,難不成金國竟然佔領了東京?!

這個岳飛被後世這樣哀痛惋惜,定然是位猛將,卻被趙構那樣糟蹋。

到底是有如何嚴重的理由,非得把人召回來,身為皇帝,輕重緩急都分不清!

趙匡胤閉了閉眼,這場災難是像安史之亂那樣多種因素導致的,還是單純的皇帝之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