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貓呀呀 作品

第99章 H國偽史

(朱棣不給他腸頭子薅出來![捂臉])

(韓祖宗:你們吹牛逼不要帶我)

(閃擊新羅)

(好傢伙,兩個都是太宗,他們這麼愛嚯嚯太宗)

蘇粒都給整好奇了,她特意去搜了一下

【h國人眼中的歷史有多離譜#

畫面中首先出現了一個影視劇片段——

一個身穿盔甲的中年人處於上首,他俯視著另一人,高高在上:“我是大高句麗國的首將淵蓋蘇文,唐朝的皇帝,你真的願意投降?”

對面是一個身著龍袍,用白布纏著一隻眼睛,身形瘦弱,長得尖嘴猴腮的男子。他走上前,緩緩跪下,用h語說道:“請饒我一命,將軍。”

……

視頻播完,博主開始解說:該片段來源於h國kBs2002年出版的大型歷史連續劇《帝國的早晨》。

具體講的是——唐太宗東征高句麗的過程中,不慎被敵將楊萬春一箭射瞎了左眼。

高句麗軍隊從此一路高歌猛進,殺進長安城活捉了李世民。

至此,整個遼東地區盡歸高句麗所有。

這時候唐太宗李世民承認了他們的錯誤,並祈求原諒。把山西省,河北省,山東省,還有揚子江以北的江左省都交給了高句麗。

……

h劇編劇恐怖如斯!

然而李世民在h劇裡的悲慘遭遇,還遠未停止。

早在92年的大河劇《三國記》中,他就已經被h將楊萬春射瞎了右眼。

至此,李世民成功解鎖雙目失明成就。

還有唐太宗被高句麗軍隊追殺,凌煙閣24神將全軍覆沒,太宗抱頭痛哭,不久後鬱鬱而終的故事。

……只能說李世民風評被害。】

評論區

網友A:不是,h國和高句麗有毛關係啊

回覆

(高句麗一直在東北啊,h國那邊就是新羅地區,也就是當時大唐人最喜歡的新羅俾[看])

(大唐聯合新羅滅了高句麗)

(高句麗跟它們祖宗新羅是死敵,它們居然把高句麗認作爹[捂臉])

(古高句麗的都城遺址現在在吉林省集安市。)

(他們認的是一個和他們相關的比他們強大的祖先而已[暗中觀察])

網友B:都殺到長安城了,結果只要了遼東,他們自己居然信了[捂臉]

回覆

(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辣白菜都是從遼東半島進口的吧[微笑])

(可能他們都不知道長安和遼東的距離)

(真有騎士精神,都一路從東北殺到了陝西長安,卻不要大唐一寸土地,撤回去了[流淚])

(李世民棺材蓋都按不住了)

網友C:這不就像是我們的抗r神劇嗎

回覆:起碼我們結局是真的,他們從頭到尾都在瞎編[看]

——————

天幕之下,史官們出離憤怒了。

如此荒誕無稽,這種東西都敢信,那他們這些史官的意義何在?!

況且他們竟然連炎黃都敢編排!

炎黃觀念是在先秦時期開始出現並逐漸強化的。

炎帝與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尊崇炎黃的觀念深入人心,進而形成了民族記憶。

結果這後世的h國人,不僅聲稱蚩尤是h國人,甚至連炎黃都敢編排?!

如果這種東西也能被稱作歷史流傳,那是把他們史官的臉往地上踩。

後人說的沒錯,事實才是真正有力的證據,歷史由事實和證據構建的,而不是憑空杜撰。

華夏是個非常熱衷記錄的民族。

在古代,史官精神一向都是“務從實錄”、“秉筆直書”,這一職業就是要做到公正不倚,如實記事。

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

甚至史官還能對皇權起到規範與制約的作用。

唐朝宰相韋安石就慨嘆過:“一般人不瞭解史官的權利比宰相的還要重。宰相是管理活著的人,而史官不僅管活著的人,還管死了的人,這就是古代的一些君主、大臣害怕史官的原因。”

因為史官在某種程度上控制著對政事、大臣等的褒貶權。

有的諫官與史官也常常拿“良史書勳”類的話,去激勵那些統治者能夠多施行仁政,時刻勸導他們應該注意檢點個人行為。

所以一些史官是非常頭鐵的。當代事是皇帝管,但他們的筆下往往就是後人對這個時代的印象。

哪怕是野史,也是針對某一部分個人或者某個階層,從沒見過這樣明晃晃的杜撰一整個國家或世界的!

反正你一個彈丸小國,有這種想法就是不行,大不敬!

這也讓某些人開了眼界了,原來還可以這樣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