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秋 作品

第231章 攻打皇城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十三日,這53名倭寇抵達南京,攻打大安德門。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匆忙下令關閉城門,並命令市民自備糧械,登城守衛。幾十倍於敵的明軍面對區區53名倭寇,居然緊閉城門,不敢出擊。倭寇攻城兩天,雖未成功,但竟搏殺明軍千人,自己不折一人,從容離開,而明軍竟不敢追擊。

 嘉靖三十四年8月13日,這股倭寇在官兵追擊下,越過武進縣境,抵達無錫慧山寺,一晝夜狂奔一百八十餘里。這時的滸墅關防線(今蘇州吳縣西北30裡)明軍數千官兵,在陸地、太湖邊佈下了天羅地網。最後,這夥倭寇被悉數擒殺,沒有逃掉一人。

 這53個倭寇來自日本九州。從這股倭寇的行動特點看,很可能是九州最南端的薩摩(今日本鹿兒島縣)人。1555年,日本九州戰事頻繁,戰敗的武士淪為浪人,不少就選擇到中國沿海當海盜。關於他們只攻擊城池和官軍的自殺式行為,一直是個謎團。

 這個事情後來被明朝視為奇恥大辱,不願過多提及。但是在日本國內,這件事卻被當做日本武士勇武的象徵,被口口相傳了下來。

 以至於後來,讓日本人有了一種錯覺,那就是隻要日本武士人數足夠並且認真對待的情況下,打敗明軍不在話下。於是就有了後來萬曆年間入侵朝鮮的那一戰,但是很不幸的是,日本武士還是日本武士,而且還都是當時的日本正規軍,甚至比嘉靖年間那五十三個浪人更加厲害。對手還是明軍,唯一不同的是,當初那五十三個浪人遇到的是南直隸的治安軍,而在朝鮮,豐臣秀吉遇到的卻是他不太熟悉的大明邊軍和一部分戚家軍。

 戰爭的結果也如史書裡記載的那般無異,四萬五千遼東鐵騎,將豐臣秀吉的十五萬百勝之師打的潰不成軍。

 碧蹄館一役,李如松率領四千遼東鐵騎,面對日軍大本營裡的十二萬精銳絲毫不退選擇直接硬剛。最後竟然不落下風,全身而退。

 李如松和他的將士們,用戰刀將帝國的榮耀刻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從此明軍就成了朝鮮百姓心目中的天兵天將,從此打的倭寇後來的幕府將軍們,再也不敢覬覦大明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