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秋 作品

第222章 盛京之戰2

 隨著修羅營炮火的延伸,大批清軍步兵湧上城牆,試圖阻擋修羅營士兵登城。

 春秋孫武《孫子兵法·謀攻篇》裡面有一段話: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兵力弱於敵人,就避免作戰。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會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目前明軍算上修羅營、宣大邊軍、西北四鎮秦軍以及關寧軍,總兵力已經接近30萬。

 清軍一方,盛京城內動員了能夠動員的所有力量。上到五十歲的老漢,下到年不及弱冠的少年,紛紛拿起武器走上了城頭。甚至城內的健婦,也都幫著做起了清軍的後勤工作。全城青壯不分滿漢,全部披甲執銳,作為騎兵隨時準備和明軍決戰。

 滿人本來就是遊獵民族,很多戰鬥技能都刻在了基因裡。在努爾哈赤八旗制度的組織下,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基本上可以說是全民皆兵,使得盛京城內一下子暴兵50萬,加上城內原有的30萬滿八旗、蒙八旗以及漢軍旗,總兵力達到80萬。

 表面上看,明軍兵少,不應該作為攻城的一方。但明軍擁有先進的火器裝備,而且明軍陣容裡還有多達10萬的帝國精銳~登州修羅營。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抵消了清軍在兵力上的優勢,同時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在戰前已經投入使用,一批又一批的給養從後方運到山海關,再經由大批民夫組成的四輪馬車隊運抵前線。從而使得目前的明軍後顧無憂,士氣高漲。

 帶有倒鉤的雲梯一架一架的搭在城牆上,修羅營士兵悍不畏死的向著城上爬去。

 城下的修羅營步兵紛紛舉槍射擊,掩護附蟻攻城的戰友。而城牆的清軍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滾木礌石、油鍋弓箭紛紛向著攻城士兵的身上招呼。

 修羅營的步兵大多都是身著半身板甲護胸,頭戴鐵笠盔,腳蹬高邦牛皮戰靴。腰間掛著彈藥、手榴彈、水壺和急救包等物。

 一體鑄造的板甲雖然對於刀劍的防護性能不錯,但是對於滾木礌石,以及城牆不時潑下來的熱油卻沒有任何辦法。很多士兵不是被砸傷就是被燙傷,還有城牆上那些西班牙火槍兵,他們的火繩槍也給修羅營士兵帶來了巨大的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