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秋 作品

第17章 登萊巡撫

 安明寨的車隊繼續走在了南下的道路上,沿途不斷的能看到北直隸出逃的難民。後金大軍入關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整個北直隸如人間煉獄一般,處處都是妻離子散。楊少堂他們一路看到的都是十室九空,田園荒蕪,曾經熱鬧的田埂間現在只能看到野狗跑來跑去。不時能看見倒斃在路邊的難民屍體,任野狗啃食,走過路過的難民麻木的邁動著雙腿,像是沒有看到身邊的發生的一切,雙眼無神的向前走著。

 就這樣走了將近兩個月,一行人終於進入了登州地界。登州鎮是明清時期駐守登州的軍事編制單位。明永樂七年,朝廷在登州水城設登州備倭都指揮使司(簡稱備倭都司),總督山東沿海諸路軍馬,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威海衛、成山衛、靖海衛、大嵩衛、嶅山衛、靈山衛等各衛指揮使司均歸其管轄。

 登州備倭都指揮使司設都指揮使一人、都指揮同知二人、都指揮僉事四人。正統年間,不再專設都指揮使,而以同知、僉事代行都指揮使。

 嘉靖四十一年,專設登州巡察海防道,管理登萊兩州海防軍務。

 萬曆二十一年,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發動“壬辰戰爭”,率軍大舉入侵朝鮮,明朝廷調集南北陸水官兵加強海防,在登州增設副總兵,與巡查海防道分掌水陸各營,歸山東巡撫節制。萬曆二十四年,搬銷都指揮使,改設總兵,號總鎮。登州備倭都指揮司署改為登州總鎮府。天啟二年,設登萊總兵,歸登萊巡撫節制,統轄山東沿海水陸12營,總兵署設在登州府城內。陸營分陸左、陸右、陸中、陸前、陸後、陸游、火攻七營,除陸右營領以副總兵外,其餘均以把總及哨官領之。水營分為水左、水右、水中、水後、平海五營,領以參將或遊擊。

 崇禎二年,裁登州總鎮,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正好是剛剛裁撤了登州總鎮的真空期,這也正是楊少堂等人重建家園的好機會。

 “大當家,既然我們想好了要在登州府紮根,那麼還是先拜見一下知府大人才好,今後我們做什麼也方便。”老秀才何佔發說道。

 “嗯,也好,早晚也要和父母官見面的。”楊少堂說罷就命人抬著自己,和老秀才何佔發馮六、馬青、老蕭等人又讓燕震帶著孩兒營,趕上了幾輛大車和楊少堂一起去往巡撫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