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他叫補槍

 負責守衛的人都往操場方向跑,還有一部分人衝出了西門往河對岸看,卻什麼都看不到。

 顯然,這是從很遠距離之外發射過來的火箭彈。

 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是泰軍方所為,在這地界,只有緬軍方和緬北的軍閥,才有這種大威力火箭彈。

 此時,南3號樓裡,李耀軍先是來到了一樓,他取出消音器擰到槍口消焰器上,大步流星地往關押人質的地方走去。

 兩名看守聽到了爆炸聲,站在那裡緊張地交談,看到有人走進,樣子陌生得很,而且拿的槍也不一樣,當即抬槍瞄過去。

 他們沒有擊發的機會。

 李耀軍稍稍一抬槍口,一個小扇面點射就打出去了,子彈呈一條橫線,從左向右,像橫著的彈雨,打在了兩名守衛的胸口上。

 打過槍的都知道,槍支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會促使槍口上抬,連射狀態下,想要把所有子彈打在一個點上,非常難。

 如果要打出一條橫線,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李耀軍這裡,只是抬抬槍口扣動扳機的事,這是歷經數萬次射擊練就的技術。

 李耀軍沒有停止,緊接著肩窩抵住槍托,瞄準了兩名守衛的腦袋分別打了單發,這是標準的補槍射擊。

 其實,他的任務代號是補槍,叫著叫著,可能是因為口音上的差別,也可能是上級覺得補槍這個外號太過激烈,所以就變成了步槍,客觀而中性的這麼一個名稱。

 先點射射擊胸部,再射擊頭部,這種室內作戰突擊步槍射擊術,發明者就是李耀軍。

 以此為基礎,他創造出了突擊步槍\/衝鋒槍室內近戰射擊術,包含了多種射擊方式。

 其中有兩種是針對攜有防彈背心和防彈頭盔的目標,第一種是,正面遇敵時,要求首先射擊目標的頸部和麵部,側面遇敵時,則射擊兩肋。

 第二種是在第一種射擊方式沒有條件實施時,首先射擊目標的大腿部位,然後再補槍。

 李耀軍創造出來的突擊步槍\/衝鋒槍室內近戰射擊術,早已經在全軍特種部隊推廣開來,包括武警特警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