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山 作品

第68章 婚後

 那個跟蹤衛仲銘的漢子是李岐山派來的,他的目的只是想要記錄下衛昶婚禮的“盛況”,再找機會描述給張憐月聽。如果婚禮盛況不夠盛大的話,他也會腦補一下再告訴張憐月。 

 當年張元地位的崇高,當下張雷生的受寵,都讓他不舒服。 

 他這個人有些狗,雖然是一個世襲貴族,但也遮掩不掉他很狗的事實。 

 派出去的人失蹤沒能回來,這引起了李岐山的警覺。這時候常駐東京的西夏探子說起衛家曾經被皇城司長時間監視的舊事,李岐山心中後悔不已,真不該沒事兒找事兒。 

 會不會影響到茶葉買賣? 

 除了穩定諜網之外,李岐山此來另一個重要目的是打通商路,這條商路的主要貨品是茶。 

 當初宋夏和議,西夏方面提出歲幣中的茶葉數量是五萬斤,後來經過幾次談判,最終定在每年三萬斤。 

 給西夏的歲幣為了不引起遼國不滿,又要給足西夏數量所以每年用了三個個名頭,分批次送去。 

 其中每年淨賜中含茶兩萬斤,元旦貢獻回賜中含茶五千斤,進奉乾元節回賜中含茶五千斤。 

 富饒大方的大宋之所以在茶的問題上卡的這麼嚴,是因為在西北地區,茶葉是比銅錢和絹帛更重要的硬通貨。 

 西北各個遊牧民族都是肉食為主,加之身處於高原氣候,只有茶可以幫助消化。所以自從唐朝茶葉貿易開始之後,茶在西北地區的重要性就超過了瓷器、絲綢這些東西。 

 現在的西北地區,幾斤茶葉就可以換一頭羊,不必議價,成交幾率是百分之百。如果用絹帛銅錢的話,那麼價格就沒那麼實惠了。簡單點說用茶購買牲畜就是買家市場,用其他的就是賣家市場。 

 如果北宋不控制西夏的茶保有量,西夏就會趁機壟斷西北的牲畜交易,必然進一步做大。 

 嵬名諒祚(李諒祚)令李岐山打通茶葉商路,正是要讓西夏壟斷西北畜牧業,稱霸一方。 

 這樣以後對外作戰就不必如當年一樣被國力所累,當年定川寨之戰後宋夏雙方都想議和。 

 宋朝方面是因為國內矛盾太多,民怨太多,起義太多,需要找機會平定內亂。 

 西夏方面的原因很簡單,打不起了。 

 這時候李岐山若是因為一時意氣,讓自己暴露於皇城司眼前,打斷了少年國主的大計,他的雄心壯志大概也要就此入土了。 

 次日天明,衛昶揉著腰起床,匆匆吃了早飯之後就去出門了。 

 萍兒一臉狐疑的看著衛昶的身影,聲音不大不小的說道:“小郎君好像很累啊。”話剛講完後腦捱了一巴掌,程氏一臉不悅的看著他,萍兒吐了吐舌頭去幹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