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貓宅 作品

第78章 新城?古城?(2)

 這裡自古便是九州咽喉之地,兵家必爭之處。這裡燕趙遺風依然。宋朝遺留的充滿文化韻味的書院,沒有搬過家的風動碑,保存較為完整且文武兼備的科舉考場,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無一處不說明這是座千年古城。若不是京城的後期崛起,這裡也許可以一直保留其北方的主流地位。 

 一個小城,在現代,從來不是主角,保持著緘默無言,像一個有過輝煌歷史的老人,已經不屑於像那些嘰嘰喳喳的年輕人,時刻要為自己爭辯什麼,淡然地過著自己觀雲賞月的耕讀生活。今天,在現代人眼中落後的,只剩人文藝術可欣賞,建築秘法可研究的古城牆,在人類危難降臨時,再一次站出來,用自己寬厚的胸膛,為倖存者們築起了堅強堡壘。 

 滿城突然瘋長的樹木,給房屋帶來一些影響甚至危險。為了保留歷史遺蹟,為了保障倖存者們生活區的安全,小城管理者組織人們,將挨近房屋的過大樹木砍伐挖走,用到燒火、搭建臨時房、堆堵城門通道等急救工作中。孩子們也被動員起來,時刻將瘋長的花草用鐵鏟清理掉,露出原本的馬路、小道、樓區。同樣的工作,沿著城牆外沿,定期由年輕力壯的人們在軍方組織、保護下,安靜、迅速的完成。 

 人們有序地忙碌著,沒聽到有人閒嗑牙甩閒話,只低著頭認真的把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完,完工後捶捶痠痛的腰背,找到彼此熟識的人,或談笑風聲,或低聲耳語地回宿舍休息、上食堂打飯。畢竟,很多人都是失去了大部分親人,甚至只剩孤身一人在此的。這裡又不是要隨時面對喪屍或變異獸拼命的地方,也不是看著別人搶得到食水,自己看著捱餓的時候,哪裡有那份立刻拉幫結派,拉高踩低的興致。儘量和周邊人和平相處,安安靜靜的舔舐傷口,才是基地末世普通人的正常初期表現。 

 小城裡除了工作上需要拖拉重物,人們自己出行都是步行或自行車。電能雖然有,但主要保證學校、醫院、食堂和依舊部分開工的提供生活必需的工廠,住宅區則是以照明為主定時供電。我開著個房車在街道穿行,確實有些引人注目。好在我穿著軍裝,絕大部分人也只是看一眼,就繼續忙自己的去了。想了想,我把車子停在路邊,雙手插兜,溜溜噠噠,逛起了這想了很久的老城街道。和我相同“閒逛”的只有一些老人,他們兩三人一組,揹著手,手中捏著把小鏟,順著街面溜溜噠噠,在路上看到冒出路面的、牆面的新苗,不論大小,一律先鏟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