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少俠的劍 作品

第93章 我在聊齋當女鬼(8)

 時間一晃,就到冬日。這個時節,土地都凍的硬邦邦的,農田裡也沒有什麼活好乾。 

 原本大家都應該在貓冬了,寒日裡躲在家裡勒緊褲腰帶什麼都不幹,節約糧食。 

 但現在,幾乎家家出動在外面廠子裡幹活,現在最搶手的就是縣令家的產業,工錢高,吃的也好,但是就是需要有一定的認字能力,這就難為了不少人。 

 不過其他富戶也有不少產業要找人,要求低,工錢也不不敢壓的太低,縣令可不會手軟,雖說各方面都和沈瑜的產業沒法比,但是相比較起以前來說,已是天上地下了。 

 就連五六十的老嫗,力雖衰,但在家裡邊也能承接一些手工活。總之,在淄川縣,沒有閒人。 

 沈瑜正在視察新式箭支的製造,從鍊鋼廠開始到現在,盔甲的製造已經滿足了當前沈瑜部曲的需要,這個冬天就轉為武器的製造。 

 箭桿需要將竹筒剖成竹條,然後初步打去皮和芯,只留竹肉。然後再用帶刀片的凳子將竹肉條變成圓竹棍。這一塊非常沒有技術含量。 

 如今鍊鋼廠統一調整了規格,工具交給鄉里的各家各戶,農閒時節正好做工,而且男女老幼都能幹。 

 每天一大早就有人駕著牛車,車上都是一摞摞粗加工的圓竹棍,排隊等在鋼廠門口交貨領錢,再拿回村子家家戶戶分錢。 

 所以要是自己不學個加減法,每天領錢的時候都提心吊膽,怕自己的錢少領了。 

 因為這部分活大多是都是家裡的老頭老太太在乾的,因此,他們對學習的態度也一改以前的漫不經心,熱情空前高漲。 

 收上來的箭桿胚子統一由鋼廠上大鍋蒸制,然後送入烘房烘烤,這樣一蒸一烤箭桿胚便能自動矯直。 

 戰國時期,荀子的《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就是類似的原理。 

 相比箭桿,箭鏃反而更加簡單,鋼廠現在運用的技術已經逼近建國初期的技術了,早就不是一人一把鐵錘叮叮噹噹半天,而是將鐵片送入高錳鋼衝壓模具的模坑中,再送入鍛床之下,用模具鍛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