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石油

東宋西麥港(今卡塔爾多哈)

 "大人,您瞧。這些源源不斷從地下湧現而出的漆黑之物,是否便是您口中所言的石液(石油)?"一名官吏引領著李默抵達一方地界,眼前景象令人咋舌,只見地底處不停地有物體噴湧而出。

 李默心生疑慮,不敢妄下定論,遂手持一隻小巧玻璃瓶,在此處採集了些許樣本,旋即便折返至居所。

 李默小心翼翼地將那瓶黑色液體傾倒少許,歷經一系列繁瑣處理後,他拿起火柴嘗試點燃它。果不其然,火焰瞬間熊熊燃起。

 "妙哉,此乃石液無疑!"李默凝視著眼前燃燒正旺的石油,喜不自禁地道。

 實則,在我國古代,早在西漢時期,陝北地區的百姓已然開始將石油用作照明之物。

 此外,南北朝時期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中亦有關於石油的記載:"水有肥,如肉汁……然(燃)極明,與膏無異。"

 而在宋元以前,由於尚未研發出鑿井採油的方法,人們只能使用露出地表的石油,因此其使用量相對較少。

 然而,自宋元時期起,鑿井採油法逐漸被髮明出來,這使得人們對石油的利用逐漸增多。

 進入明代以後,隨著四川地區鑽井採油技術的問世並得到廣泛應用,當地的石油產量不斷攀升,價格也變得更為親民實惠。於是,川西南地區的老百姓開始普遍使用本地生產的石油來照明。

 此外,在我國古代,石油不僅可用於照明,還具有眾多其他用途,例如燃燒取熱以煎鹽、製作墨塊、提供潤滑劑等等。

 例如,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沈括就曾巧妙地利用石油燃燒時產生的“石煙”,成功試製出墨錠。他在《夢溪筆談》中詳細描述道:“點燃後形似麻線,但煙霧極為濃密,連帷幕都被燻黑了。我懷疑這種煙霧可以利用,便試著將它掃下作為煤灰來制墨,結果製成的墨漆黑光亮,比松墨還要好,於是我便大量製作。這種墨的標識文字是‘延州為石液’(即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