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東宋牧業

1410年2月18日,安州府(今澳洲中部弗德林斯市),安江縣

 在遼闊無邊、一望無垠的草場上,一個大約十五六歲的少年身上裹著一件陳舊不堪的棉大衣,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半山坡上。他全神貫注地捧著一本厚厚的書本,正在聚精會神地閱讀著,似乎完全沉浸其中,對周圍的一切渾然不覺。

 在距離少年不遠處的地方,散佈著一百多隻牛羊。它們或悠閒地吃草,或慵懶地臥在草地上休息。而在這群牛羊中間,有一隻活潑可愛的牧羊犬歡快地四處奔跑著。它敏捷地穿梭於牛群和羊群之間,將那些試圖跑遠的牛羊逐一驅趕回來,忠心耿耿地替自己的小主人履行著放牧的職責。

 此時此刻,少年劉子源正津津有味地讀著一本名為《西行記》的書。當看到書中的唐僧一次次不聽勸告,屢次被妖怪捉住的時候,他不禁有些憤憤不平,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語道:“這唐僧怎麼如此固執己見呢?每次都不聽勸誡,結果總是被妖怪輕抑擒獲。若是換作我是那孫悟空,乾脆就拋下這個迂腐的唐僧,直接一個筋斗雲翻到雷音寺去,把那真經自己取回來得了!”

 其實,我們所熟悉的《西遊記》並非橫空出世,而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存在其早期版本;到了元代,戲曲中更是出現了與之極為相似的故事情節。這些都為後來吳承恩創作出膾炙人口的《西遊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東宋人在經過多年的改編和從中原的吸收之後,他們不僅對中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還通過自身對天竺的征服和實地瞭解,逐漸在原來的《大唐三藏取經記》的基礎之上,發展出了一部更為宏大、更為精彩的作品——《西行記》(又名《西遊記》)。

 就在這時,一陣清脆的牧羊犬叫聲從遠處傳來,打破了這片寧靜。劉子源戀戀不捨地將手中的書本放回挎包,緩緩站起身來,目光投向遠方的羊群。他看到一頭體型碩大、脾氣倔強的公牛,竟然已經撞開了自家的牧場邊界柵欄,領著十幾只長毛羊竄入了別人家的牧場領地。這些羊兒們正歡快地啃食著地上鮮嫩的牧草,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闖入了他人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