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 章 礦工苦力

 一名碼頭官員見狀,氣急敗壞地朝附近幾個蓬萊土人大聲吼道,這些該死的水手,就不知道在進港之前,提前檢查一下船上的“貨物”,把這些“死物”先拋入大海!現在可倒好,給你都弄到碼頭上了。萬一有個什麼傳染疫病,雍陽附近五萬餘人,都要跟著倒黴。

 話說二十年前,雍陽驚現巨量煤礦!此消息一經傳出,工部與姑蘇府立即行動起來,大規模開發採掘工程如火如荼展開。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這座煤礦己搖身一變,成為蓬萊本土當之無愧的煤炭供應巨頭!

 有煤礦必有產業鏈,圍繞著雍陽煤礦,一系列煤產業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焦煤場、煤球製作場等二十餘家工廠相繼拔地而起,好不壯觀!焦煤廠源源不斷地為國內數家鍊鐵大廠輸送著優質焦炭,確保鋼鐵生產的順利進行;而煤球製作廠則為國內無數城市居民送去溫暖,提供生活必需的燃料和取暖物資。

 由於此地聚集了眾多煤煉手工作坊,對煤炭的消耗量大得驚人,這也導致雍陽煤礦對於採掘勞力的渴求異常迫切。畢竟,沒有足夠的人手,何來充足的煤炭產量呢?

 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消耗,姑蘇府周邊及內陸數百公里的蓬萊土著幾乎都己填充在煤礦當中。但是日益增長的煤炭需求,仍舊迫使雍陽煤礦不斷地繼續擴大產能,所需的人力彷彿也是永無止境。

 在這個時期,採煤的通常方法是用鎬、撬杆以及炸藥爆破。採掘工在靠近地面煤層下鑿一個1米深左右的凹槽,然後使用鎬、撬杆或鐵棍將煤打碎。對於較硬的煤,則用一把手工操作的旋轉式鑽機鑽出一個拳頭大小的孔洞,往裡面填入一定量鬆散的黑色火藥,進行小規模的爆破。

 人力挖煤是一項極其艱辛而又緩慢的工作,東宋的數座煤礦曾試圖想讓天機院開發一些機械操作的模式,來取代這種既耗費人力,效率又極其低下的人工採掘工作,但幾十多年過去了,仍舊沒有一座煤礦有太大的改變,繼續依靠無數苦力進行人工採掘。

 碼頭官員心急如焚地站在一旁,手忙腳亂地指揮著搬運工人們將一具具冰冷的屍體抬到指定的地方,他的眼神充滿了憤怒和無奈,嘴裡不停地嘟囔著,咒罵著那些不負責任的水手們,與此同時,他還不忘派人迅速去尋找醫生,以便檢查其他土人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