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 章 洪水與動亂

 1343年,皇帝趙昺宣佈退位,將皇位交給自己的孫子,年僅二十七歲的趙文海,趙文海剛剛繼位不久,趙昺就去世了,雖然老皇帝給他扶持了幾年,但是趙文海的叔叔們依舊對他很不服。

 在趙昺去世不到一年,在蓬萊新鄉附近發生了巨大的洪災,因為本來蓬萊北部就是熱帶氣候,多降水,之前也發生過一些小型洪水,但是被東宋朝廷修建一些水壩給治理了。

 誰知道這次降水如此的巨大並且時間也很久,持續了一週的大雨,新鄉城地勢較低,且附近有一條河流,本來是不會溢出的,但是之前東宋修水壩的原故,導致河水在一處聚集,最後將大壩沖塌,形成了洪水。

 洪水首接將半個新鄉城淹沒,當趙文海收到消息後,首接如雷轟了般愣住了,因為他知道這次洪水如果治理不好,就會讓那些別有用心的當作借囗。

 於是趙文海立刻派人去下令讓軍隊去新鄉,去救人,並立刻下令讓人準備救災物資。

 在下令救災的同時,也派人去南洋各地通知駐紮的軍隊要做好自己轄區內的治安工作。

 果然不出趙文海所料,洪災發生後,來自各地的奏書紛至沓來,大致都是譴責皇帝做的不好之類,尤其以二皇子趙原為主。

 趙原之前被趙昺任命為呂宋行省總督,後又封燕王,在幾個皇子中除大皇子,就屬他最強了,本來他認為他大哥死後,老皇帝趙昺會把皇位傳給他,結果竟然傳給了趙文海,趙原在得知趙文海繼位後,當時就氣炸了,他這次打算藉助這個事來讓趙文海退位,所以他聯繫了南洋幾個行省的總督和一些朝中大臣一起上書譴責皇帝。

 並且在東宋各地散播流言,讓底下的人去鼓動百姓暴動。

 趙文海看著那些大臣譴責的奏書,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但心中早己將他們判了死刑。

 趙文海頒佈了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過失,並且自己親自去了新鄉,去見了那裡的災民,並且下令全力救災。

 百姓們在得知皇帝親自去救災了,一個個被感動的不得了,紛紛誇趙文海是明君,是好皇帝,那些說趙文海壞話的人一時間便沒有了。

 趙原在得知自己的計劃失敗後,惱羞成怒,他覺得自己應該起兵,如果不趁這次機會,那以後就更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