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牛去洗澡 作品

第34章 做火藥

 玉爺爺經常在他家院壩外炒火藥!那是一個星期天上午,在他院壩外面,殺年豬刨豬毛的地方,利用地上那個土灶孔,把他家煮豬食的大鍋,放土灶上面。然後在歐陽達做木工活的地方,裝回來幾口袋鋸末。鋸末就是木匠用鋸,把木頭鋸開後掉地上的木頭細渣。他倒入兩口袋鋸末在大鍋裡,滿滿一大鍋鋸末!然後提來兩捆柴火,點燃柴火後,放入灶眼裡。然後他拿起洋鏟,就是鐵鍬,我們那裡人都叫洋鏟。他拿洋鏟像鍋鏟一樣,在鍋裡炒起了鋸末!我在旁邊看的時候,就會叫我幫忙往灶眼裡添加柴火。

 熊熊烈火在灶眼裡劇烈的燃燒,紅色的火焰最外面包圍著一層黃白色的外焰,不斷來回的跳躍著燃燒。不同的柴火燃燒時產生不同的火焰,燃燒產生的熱量也各不相同。像芭茅和各種農作物秸稈,還有各種草類植被類,和各種樹葉,被稱為“毛毛柴”,很大一揹簍“毛毛柴”,一會兒就燃燒完了,燃燒時能產生劇烈的火焰和煙霧,只是時間不持久,火焰漂浮而又輕盈,有的瞬間就燃燒完變成了灰燼。做一頓飯需要至少兩揹簍“毛毛柴”。各種樹木的枝丫,就是“好柴”了,屬於比較好的柴火了,燃燒的火焰同樣劇烈,持久度相當久,火焰漂浮中帶著一絲沉穩。一揹簍樹木的枝丫,能煮好兩三頓飯。樹木的枝幹,就是“大柴”了,一揹簍“大柴”,能夠做好幾天的飯。大柴燃燒的火焰,雖然沒有毛毛柴那麼劇烈,它的燃燒也需要毛毛柴先燃燒做為輔助,才能燃起熊熊烈火,大柴燃燒的火焰顯得雄厚而又沉穩!

 每次添柴火,我都愛看那剛扔進去的柴火,瞬間被周圍的火焰包圍,跟著一起燃燒,散發著紅紅的火焰,火焰在發著光和熱的同時,也釋放著煙霧。鍋裡的鋸末,在等待灶裡的火焰熱輻射傳遞給豬食鍋,豬食鍋不斷把熱量傳遞給鋸末!剛炒兩分鐘,鍋裡木黃色的鋸末,有的已經開始變得焦黃。大概炒了五分鐘的時候,大部分鋸末都已經變成了焦黃色,鍋裡不斷的冒著青煙,我都擔心鍋裡的鋸末會燃燒起來。此時玉爺爺吩咐我,把柴火力度降小一點。我從灶裡夾出兩根正在劇烈燃燒的柏樹枝,用火鉗壓著灶眼裡正在燃燒的柴火,瞬間火力小了一半!在小火下又過了幾分鐘,焦黃的鋸末已經變得焦糊!全部變成了黑色!鍋裡的青煙像一條騰飛的巨龍,不斷在鋸末中冉冉升起!

 我擔心的說:“玉爺爺,鍋裡鋸末都焦糊了,冒這麼大的青煙,鍋裡面鋸末會不會燃燒起來啊?”

 玉爺爺笑著說:“三娃兒啊,別擔心,不會燃燒起來的!我們炒的鋸末是溼的,必須炒幹鋸末的水分,鋸末才能徹底碳化,才能用來做火藥!”

 我問道:“玉爺爺,你們在部隊也這樣炒火藥嗎?”

 玉爺爺說:“部隊裡不這樣炒,需要什麼樣的火藥,都有專門的單位生產,但是每個炮兵,都必須學習和懂得這些知識和原理!”

 我看著旁邊一包一百斤的肥料,上面有“硝氨”兩個大字。以前看見他用肥料做火藥,就覺得很神奇,給莊稼施肥用的肥料,竟然能幹變成火藥!我問道:“玉爺爺,為什麼肥料能夠做火藥啊?”

 玉爺爺耐心的說:“這不是別的肥料,這是硝氨,裡面含有做火藥的成分!火藥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古時候方士煉丹,就從硝石中研究出來了火藥!”

 “那硝氨加鋸末灰就變成火藥了嗎?”我繼續打破砂鍋問到底。

 玉爺爺繼續道:“民間有一句俗語,叫‘一硝二硫三木炭’,就是一斤硝石,二兩硫磺,三兩木炭,按比例就能配置好火藥!”

 我繼續問道:“那火藥配方,硝石硫磺木炭就是十比二比三的比例嗎?”

 玉爺爺繼續道:“不是,古時候是十六兩為一斤,所以硝石硫磺和木炭比例是十六比二比三,做出來的效果比較好!”

 我繼續問道:“硝石是十六兩算,硫磺按二兩算,木炭按三兩算,硫磺和木炭不按十六兩的折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