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97章 三輪車

  “呵呵,那不至於,屆時右相自然明白。”趙昰笑了笑沒有做過多的解釋。

  趙昰曾經嚮往的工業化國家,現在連個影子都沒有,工業基礎就是零。

  所以自行車廠趙昰肯定是要辦起來的,便是自己內庫投資也是要辦的。萬里之行始於足下,就是這起點有些不怎麼樣。

  輪胎沒有橡膠,便只能先造一些木輪子車,積累些加工經驗再說,畢竟現在朱慶和李凱的船隊應該還沒有抵達斯里蘭卡。

  至於肥皂、日用玻璃製品、平板玻璃鏡子特別是眼鏡和鐵製品和紙張也是趙昰打算發展的方向,這些東西不為了賺錢,可卻是能提高國民生活質量,解決一部分的勞動力,增加商品貨幣流通等好處。

  重工業現在是搞不起來的,沒有蒸汽機就沒有一切,畢竟大多數的現代動力都是靠燒開水得到的,就連電也不例外。

  水力驅動能給趙昰帶來的只有一些輕工業和加工業的希望,平定之後的廣西在趙昰寫給自己的計劃書裡,大型糖廠是可以建設的。而這預想準備下的計劃書裡,不過只有寥寥幾行字罷了。

  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須品比如火柴、化肥等一系列化工產品趙昰根本無能為力,這些靠他自己一個人是絕對完不成的,必須要由這天下一起來做。

  這也是趙昰下定決心要開設科學院的原因。

  把有志於研究發明創造學習的一切人士集合在一起,而趙昰則作為一個引路人,一個先驅,將把自身所會的關於物理、化學、數學和地理的一切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出去。

  那麼只要一個方向出現一個天才,那很快便能爬上科技樹。可利用的蒸汽機和直流電也許幾十年後就能出現。

  這是唯一能讓這個民族快速進步的方法,當然期間還需要在航路上不斷地拯救那些異國的工匠和學者,把他們從蠻荒中帶回大宋這美好的天堂。

  投入華夏一族的懷抱,在這土地上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