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94章 馬皮帶來的機會

  “謝尚書差矣,此等事情交由民間去辦,遠比朝廷辦起來既好又省。若按謝尚書所言,這批馬皮不知道要被多少人經手。能交由民間的便都交由民間去辦,你看那南家送來的棉被棉服,一樣的造價朝廷是做不出的,其中的道理謝尚書比我清楚。”

  謝枋得自然也明白趙昰的意思,連官營釀酒這種暴利的事情,朝廷官辦的都能做虧本了,更何況一般的買賣。

  可對於收報國券,謝枋得顯然是不甘心的,這錢進了戶部庫房還沒捂熱呢。

  “那也可以真金白銀的收,這報國券又未到贖買之時。”

  “這報國券原本不也是真金白銀買了去的,如今我也未曾花錢贖買,這馬皮不也是忽必烈送來的。我原本就說了,這報國券是實實在在的送錢給他們,如今便是兌現朝廷承諾的最好時機。”

  謝枋得雖是聽得明白,可就是在報國券和真金白銀這個問題上繞不出來,這主要還是長期對於國家政權的不信任感,畢竟南北宋的紙幣實在是名聲在外。

  趙昰又花了一番口舌才和謝枋得講通了此事。

  報國券因為贖期未到,不過售賣了一個月不到。所以只能折錢九四,在售賣價上加了一貫。

  可就這一貫也讓謝枋得心疼了許久,回到戶部的謝枋得仔仔細細地算了一算,讓人在告示下標明瞭加息六百錢,才算止住了心頭的滴血。

  買撲的告示很快就貼了出去,說是三日後在臨安投狀,一應細則都做了說明,特別是最後一條可以報國券作為買撲之資又讓臨安城轟動了一番。

  不多久,便有許多人出了臨安,向附近府縣疾馳而去。無論家族是不是染指皮革買賣和軍需製造,這報國券能直接計息向朝廷使用的事情必須要及時通傳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