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60章 報國榜

  南家得到這個買賣,定然是購買了報國券所致。

  一時間臨安士紳商賈的思想境界突然拔高,忠君報國人人有責,成了社會輿論主基調。購買報國券的人排起了長龍。

  人民總是盲目的,長長的隊伍排了好幾天。

  小廝下人在兌錢所外排隊,士紳士子商賈等就在周邊茶樓酒館閒坐聊天。錢塘門的木牆上又熱鬧了起來。

  一張張勸導民眾集資購買報國券的文章被張貼了上來,韃虜不除何以為家,華夏一族不論身份當以報國為先。

  輿論突然變得極左,不過兩日就變了味道。

  某某某家財萬貫,西湖邊的別墅正在大興土木,卻只買了區區一百張報國券,享受著朝廷的好處,卻在此危急時刻裝聾作啞,這到底是埋藏著什麼禍心?

  我雖家貧可也賣了祖傳的字畫孤本,湊得錢買上了五張,這某某某乃是如今最大的藥材商,卻只買了八十張報國券。此人是不是忠君愛國,由此可見一斑。

  兌換所的花名冊按道理應該是秘不示人的,可能是因為生意太好的緣故,籍貫姓名職業都交由購買者自己登記,官吏不過就是在花名冊上寫一下購買數量罷了。

  這才購買了報國券的人寫名字之前,總是要往前翻閱一番的。這就造成誰買誰沒買,買了多少變成了公開的秘密。

  一時間以購買多少、財力和購買數量的比例,就成了忠君愛國的標準。

  有好事之人在兌錢所門前拉來了兩塊木板,起來個名叫報國榜。

  臨安九縣中但凡有些身家的士紳商賈,都被人寫在了上面。不停地有人上去添加他所知道的為富不仁的人名,人名之後但凡空著的便是一毛不拔。

  若是購買了報國券的,這名字後面便寫上相應的數字。所有的人都被這報國榜給架上了火堆。

  國債發行第五日,朝廷中就下了旨意,南家被賜了一塊‘褒忠’的匾額,那孟飛和王歧也都被賜了‘忠義傳家’的牌匾。

  原本就已經被逼得沒了退路的商賈士紳們,從第六日開始便蜂擁而至,已經意思意思購買過一些的人,又再領著僕從次拉著大車,跑到兌錢所前排起了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