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46章 天理人慾

  以天下為己任的賈似道不管幹得好不好,這種權利和地位是令人痴迷的。每一個精英階層都會覺得“我上我更行,至少不會比他差。”

  趙昰是個現代靈魂,他自然最清楚社會進步、科技和文化的發展就是人慾的具體體現。單純的限制慾望,其結果就是扼殺了國家民族進步的可能性。

  更何況天理人慾這套東西隨著精英階層的不斷完善詮釋,最終不過是換了一批人來做皇帝,政治傾軋,黨朋之爭愈演愈烈。

  想要集權的崇禎便是被樹立成了人慾亡國的典範,被罵做操切、剛愎自用。

  如今的趙昰面對了同樣的困境。

  趙昰的急於求治,想要搞集權就好比是崇禎,而王應麟等人就是黃道周,趙昰想要靠嘴是絕對沒有一絲勝算。

  依靠芸芸眾口來影響輿論,顯然也非幾本小報就能快速解決的。既得利益者眾,趙昰如今還沒有能力與之抗衡,總不能一拍兩散,把這些個重臣全都貶了。

  趙昰呆立當場,腦中不斷思考,可卻想不出一絲破解的辦法。

  只能開口先辯駁道:“這理學乃是內聖之學,願意成仁成聖的大可仿效顏回簞食瓢飲,數十年前此般為者多如牛毛。成其利,致其義有何不可?人生而不能無慾,此乃天理也。”

  “可這不能成為何時攻訐先賢的立論。”王應麟已經緩了過來,對於道統之爭他是穩操勝券。

  “何時如何有攻擊先賢,文中不過是提倡天理與人慾共存。我朝偏居江左之後,皆靠鼓勵經商維持這朝廷運轉,這義利之爭不已經是定論。”趙昰為了攻擊理學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利之於民,則可謂利。這不也是張載說的。”

  “可後面還有半句,利於身、利於國,皆非利也。”王應麟是幾十年裡唯一的一個博聞科進士,等於一個移動的圖書館,這些經卷對他來說不存在不知道的可能。

  趙昰不想再辯駁了,“我所作所為不都是為民,民富則國強。我這就是天理王道。諸位如果覺得何時所書不妥,也可寫了文章張貼在錢塘門便是。恁地還不讓人說話了不成?”

  “請官家下旨查辦何時。”陸秀夫冷眼看著趙昰。

  “何時無罪。”趙昰沒了說辭只能強撐著。

  何時有沒有罪,大家都清楚,可趙昰如今強撐著,這就難辦了。大家都沒有臺階下,趙昰不肯退,文臣自然更不肯退,一時間君臣只能僵持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