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335章 官營私營的爭執

  趙昰點點頭,“這是因為如今我華夏子民人數太少,這百業俱廢,自然是收不上多少課稅。首先就是要恢復人口,讓民人手有餘錢才能養活子嗣,不僅是要取消各種名目繁多的課稅,等明年秋賦之後,若條件允許,我還要下詔令鼓勵生育。只要我華夏子民產兒,不論男女每月皆由府庫發放一筆錢糧。”

  謝枋得身為戶部尚書自然是對錢糧看得極重,“鼓勵民人產子乃是好事,臣亦贊成。只是如今去了這些專營稅收,國庫必將空虛,如今蒙韃還在江北虎視眈眈,此時廢止官營極為不妥。”

  “免了鹽引是勢在必行,臨安一斤官鹽都要一百六十五文,這如何就吃得起?十口之家每日便要食十口之鹽,鹽又非難得之物,鹽價高於米價便是極為荒謬之事。民採商買商賣民買,乃是正道,朝廷必須從中退出。”

  謝枋得繼續爭辯道:“那也可按酒稅的實封投狀買撲法,亦是民人自由買賣。(注)”

  “不妥,酒非生存所需之物,而且還耗費糧食。加以酒課乃是利國利民之好事,人數年不喝酒無妨,月餘不食鹽則渾身無力,百病叢生。強國強種第一步便是讓鹽價低於米價,人人都能吃得起鹽。

  謝枋得依舊不死心,“這鹽引都是收歸國庫,一斤鹽便有六十文課稅。若是今年北伐曠日持久,這軍餉便不足以支撐。”

  “打下大都,還怕沒有錢餉嗎?我大宋的財富都被忽必烈搶去了大都。”趙昰望向王應麟和江鉦:“我們演練之時,打上大都需要多久?”

  “回官家,短則一月半,長則兩月許,不會超過三月。”王應麟身為樞密使自然是瞭解情況,“老臣亦贊同早日北伐,把蒙韃打回草原去。”

  陸秀夫放下茶杯,撫須說道:“如今我朝佔據大江天險,蒙韃舟楫不敢有片板入海。中原今年大旱赤地千里,忽必烈已經窮途末日,北伐之事我看不急於一時。如今之計當以恢復民生為要,刀兵之事何不放在夏收之後,屆時錢糧充足,驅逐韃虜便無後顧之憂。”

  謝枋得連連點頭,“正當如此,北伐中原,攻略大都,乃至渤海吐蕃,不當操之過急。那裡久經戰亂,漢人十不存一,便是收復了也是一片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