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281章 忽必烈的武器競賽

  拉發的紙雷銀做不來,可是加長引線加上硫磺摩擦一樣方便快捷,這種新研製的大型劃炮被忽必烈命名為‘飛炮’,准許開始大量製作。

  沒多久後火槍的研發也取得了進展,卷制槍管並不是什麼很高端的技術,很快就被大都的工匠們仿製了出來。

  宋軍火槍裡的簧片,不會鉛回火的大都工匠製作不出來,燧石撞擊點火是辦不到了。

  但也可以像火炮一樣使用火繩點火,射程雖然沒有宋軍那麼遠,可不考慮傷害的話,打個四十步完全沒有問題。

  為了證明火繩槍的有效射擊距離,工匠們在三十五步外懸掛了好幾張草蓆,被固定在木架上的火繩槍填裝了大量的火藥,如同點炮一般發射,果然擊穿了遠處的草蓆。

  雖然並不是正對著的草蓆,忽必烈也異常滿意。這箭矢射出去也會偏離目標,能射出那麼遠已經非常好了。如果需要再遠無非是再加一包火藥罷了。

  火槍製造的速度並不快,拿到手的蒙韃將領每一個都無法射中箭靶,和當日工匠演示的差距極大。

  打不準目標的韃虜見面之時誰都說自己至少十發七中,甚至百發百中,沒有人願意說出實情被人平白比了下去。

  蒙韃上下都忽略了一手持槍一手拿火繩發射之時,根本就不可能穩定姿態的現實,加之滑膛槍原本可憐的命中率,要想用這種粗製濫造的火繩槍和宋軍一決高下,無異是痴人說夢。

  如果給與忽必烈充足的時間,製造發明一些三眼銃這樣的火器也許更適合馬背上的蒙韃士卒,三眼銃至少還能當狼牙棒用,射不中你,我砸死你也是一樣的。

  宋軍的火器都被忽必烈複製成功,唯獨火箭卻是無能為力。

  火箭這個東西原本就有,並不是新鮮玩意,更何況劉深也曾研製過巨型火箭,對此蒙韃的工匠是有製作經驗的。

  改良了火藥之後,工匠們能造出和宋軍幾乎完全一樣的大火箭,可只能飛行不會爆炸,或是爆炸也不過聽個響的火箭,在戰陣之上並沒有太多的用處。

  沒有法術加持的鬼箭,單靠胡亂飛射對宋軍來說造不成一絲的傷害和壓迫感。弄不明白宋軍那種牛油迷藥製作的爆炸火藥,一切的研究都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