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4章 玻璃窯

  坩堝窯材質簡單一般由耐火磚,粘土搭建,最外面由耐火保溫材料包裹,趙昰自然沒地方去弄什麼保溫材料,便用硅藻土磚覆蓋保溫。

  主要的難點在於坩堝,玻璃坩堝的耐火要求比鍊鐵的高出許多,需要在製作坩堝的過程中使用氯化鎂為主要材料。

  電解法人人都會,可是這裡沒有電。自然界有時候是可以得到絮凝狀氫氧化鎂,但是其結構本身來說卻是非常容易吸附、夾帶雜質的。

  幸好海南島有馬嫋鹽場,鹽場有的是苦鹵,可以使用日曬法從苦鹵中製取氯化鎂晶須。而氯化鎂晶須表面力場呈高度對稱分佈且比表面積小,因而不易吸附雜質。

  首先過濾鹽田裡曬制的高濃度滷水中的雜質,將過濾後的苦鹵再引入至鹽田於太陽光下暴曬到30度左右。往暴曬後的濃滷水中加入比重1:30的燒鹼溶液,於太陽光下暴曬2~4天,再過濾溶液,即可得到鹼式氯化鎂晶須。兩者比例約為1:2.5即可。

  有了純淨的氯化鎂,這燒製坩堝的事情自然有專門的工匠去做。

  過幾日這玻璃窯和坩堝都造好了,那本時空第一次試製玻璃的實驗便開始了。製造玻璃在現代幾乎人人都懂,無非是燒製二氧化硅,但那些所謂的鏟幾鍬河沙造玻璃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燒製玻璃需要高純度石英砂、石灰和純鹼,石英砂這個礦物在海南的沙島上多的是,先前去三亞,趙昰已經挖了一些回來。石灰的話原本燒貝殼的工作一直沒有停下。難點就在於純鹼了,純鹼雖然可以通過芒硝製取但是未免也太麻煩了。最後還是決定用最古老的草木灰替代,反正歐洲的玻璃製造歷史上這草木灰是一直作為主要材料使用了幾百年的。

  玻璃窯就建在了鑄炮廠的旁邊,也立了一個大水車用來帶動水排鼓風,眾多的官員已經對趙昰日新月異的想法習慣了,這次開爐並沒有什麼人來圍觀。

  這天的中午時分,臨時找來的工匠站在這被刻意用顏料裝飾過的玻璃窯爐前,把三隻按6:1:1石英砂等材料的坩堝放了進去。燃燒室與坩堝室只間的耐火磚被燒得通紅,趙昰吩咐工人用粘土封住窯門。接下來就是漫長的五六個時辰的等待了。

  鑄炮廠按時把趙昰要求澆鑄的鐵範取了過來,這是兩套極小的鐵範,一套是趙昰打算用來製作伽利略溫度計的模具,一套是玻璃杯的模具。都是在澆鑄火炮時用餘料順帶做的。

  製作伽利略溫度計的鐵範就是兩塊一尺長的鐵範合起來,當中有個手指粗細的洞。伽利略溫度計是一種不封口的氣體溫度計,長玻璃管的一頭是一個近似球形的玻璃泡,當玻璃泡受熱後,其中的空氣膨脹,從而帶動玻璃管中的液體上升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