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18章 火炮戰船

  趙昰側過身,望著江鉦,“將軍,我們要把炮全部裝到戰船上。我已經想到了解決後座力的辦法,你馬上派人找船工和木工來,先試試。”

  江鉦一聽大喜,立忙吩咐人去找工匠。回頭看著趙昰問道:“官家想到了什麼好辦法?”

  趙昰伸手一指,“你看便是那滑車(滑輪組的古稱),只要把這個改變一下,便可以拉住炮車。”

  江鉦一愣“此物有如此神奇之處?為何我看這些工匠需要多人拉拽才能舉起坩堝?”

  趙昰看了看江鉦,自己也無法回答他,總不能告訴他,因為這些工匠沒有學過初中物理吧?只能敷衍地說道:“我以前在一冊雜書上看來的,這些工匠可能不知吧。”

  等木工和船工來了,趙昰簡單地在地上用樹枝畫了一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三股繩滑輪組,左右炮架和炮尾各一個。

  滑輪原本都是現成的,不多時木工找來了兩個大小滑輪組裝了起來。把他固定到木架上讓江鉦測試了下,眾人皆驚。歷來都是用的定滑輪只能改變方向,並不省力。現在加上一個動滑輪就省力如此之多,是他們以前不敢想象的。

  趙昰又讓木工去做幾個小號的動滑輪,這三組滑輪組也便就弄成了。

  接下來要解決,炮車安裝在船首部改變方向的問題。可是真的操作起來就很難了,現在的四桅帆戰船,其主體是四桅大福船,並配有腳踏輪槳。靠近船首是有桅杆的,船首微微上翹,並不適合安裝火炮,況且火炮在船首也不利於攻擊。按中世紀西方的做法,在二層甲板打孔安裝也不行。福船二層甲板又安裝了車輪槳,也不適合鑿洞安裝火炮。船尾雖有空間,但是建造了船樓,只適合安裝12磅炮。

  這24磅炮研究來研究去,只能放在船第一層甲板中部。因為目前艦炮數量不多,按照17世紀的做法,將四門24磅滑膛炮,分別安置兩側,和主龍骨成直角。船舷挖出射擊口,並做活板遮擋。

  一共改裝三艘四桅戰船,每艘配備四門24磅滑膛炮,船尾一門12磅炮,船首安和左右舷,各安裝了兩門可拆卸的宋尺5寸口徑臼炮。

  這個火力配置在目前對付完全靠海戰火、鉤、撞、拍四法的其他戰船,無疑是二向箔的打擊。等不久的將來火炮數量足夠,再造十一帆巨型福船。

  西方的大型帆船目前就不用想了,整個東亞地區目前沒有帆布,也沒有人會縫製船帆,趙昰自己也不會計算現代帆船的曲面。

  硬帆也有硬帆的好處,除了機動性可能差一點,但是吃風效果佳,所謂的八面來風指的就是硬帆,而且因為材料易得,修修補補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