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星川/魚無心 作品

第633章

 “世間流行這樣的故事,只因為大多的人都是俗人,想要被保護。”

 第344章 六科目

 “所謂的救贖,不過是庸人無能自救的、也不想自救的、推卸責任的幻想罷了。”

 “所謂的光榮和犧牲,是用於維持社會穩定運行的虛幻的獎章。道德本身沒有意義。道德不是道德,而是維持社會穩定運行的規範。只要人人都被這樣的規範束縛,就能讓庸人們自我感覺不錯,從此心安理得地活在一個更‘平均’的世界裡。”

 “所有人,在極端的環境下,都會變得醜惡、貪婪、面目可憎,更有甚者還會為了虛幻的正義感助紂為虐。世界的道德如何,只看掌握話語權的人的想法如何。什麼樣的輿論在刮,人們的想法便是什麼樣的。”

 “而且,這世上袖手旁觀的人難道只有我一個嗎。”

 拖不乾淨鮮血的、陳舊的石板。

 朋友圈裡或興奮或恐懼地被散播著的,語焉不詳的信息。

 被搬空的辦公室,抱著自己的材料仍然歡歡喜喜地從走廊裡走過的、知曉所有八卦但也一無所知的學生。

 對沒有鮮血的謀殺視若無睹,卻還能在演講臺上發表宣誓的學生代表。

 還有更久以前的,或許在更久以前,就已經知道這份社會規則了,不是嗎?譬如他自己。

 演講臺上大聲朗讀著自己的貧困的初中生。

 “老師,我會把我的家世寫得更可憐。這是拿到貧困生補助的條件,我都明白的。”

 我能拿到貧困生補助,學校也能獲得慷慨的聲譽,何樂而不為呢。

 拒絕當選課代表,獨自去學競賽的自己。

 “我沒有時間給其他人收發作業,一遍遍教他們笨問題。但我會適時地教他們一兩道難題,來維護我在同學們之中的價值。而且,這樣的學生幹部是不加分的吧?還是做競賽更重要。”

 即使這樣精於計算,卻還能在高三動員會上大聲向同學們說著什麼夢想,什麼宏大主題的自己。在需要拿獎的團風活動上,為班級表演的節目出謀劃策的自己。

 “領導和同學就喜歡這樣的劇本,先扯一下同學的日常生活和煩惱,給他們一點親近自己的代入感。然後上升一下宏大主題,這樣領導就會高興。團風活動就吃這一套。”

 “你問我的夢想是什麼?是真的像動員會上說的那樣,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嗎?什麼年代了……當然是調動自己手裡的所有資源,成為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