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甘薯閣老

 “公子說的是。”感受到年輕人流露出的友善,中年人臉上綻放笑容,緊繃的身體也鬆弛下來。 

 他叫徐光啟,南直隸松江府人士,萬曆三十二年高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但仕途並不平坦。 

 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之戰失利後,他曾多次上奏萬曆皇帝,請求練兵。 

 後來因瑣事憤而辭官歸鄉,直至天啟元年才被重新啟用,提倡重視火器,積極購入西洋火炮。 

 然而,由於不滿“九千歲”的專政,他又一次辭職回鄉。遼東戰場上,正是得益於他採購的紅夷大炮,才有了不久前的“寧錦大捷”。 

 不久前,他在家鄉收到同窗好友李邦華的信,邀請他進京共商整頓神機營之事。 

 沒有絲毫遲疑,收拾行李帶上兩個隨從,他便日夜兼程乘船趕往京城,甚至沒在家鄉過新年。 

 本以為這次進京會重操舊業,繼續練兵、整治火器,但他沒想到,從未謀面的天子得知他進京後,立即召見他“面見聖上”,地點就在人潮洶湧的長安大街。 

 少年微笑,彷彿不經意地問道:“我聽說,徐先生在家鄉時,一直在種植甘薯?” 

 聞言,被稱為“徐先生”的中年人一怔,心想東廠的差役竟如此神通廣大?連自己閒暇時所做的小事都瞭如指掌。 

 儘管滿腹疑慮,"徐先生"卻不失禮節,連忙回應:"稟朱公子,這些年我閒來無事,確實嘗試種植了一些。" 

 紅薯流入大明已有段時日,因其產量豐富,卻因朝廷忽視和口感與傳統作物的差距,始終未能普及,僅在福建等沿海地帶偶爾可見。 

 "產量可喜嗎?" 

 原以為只是輕鬆的閒聊,少年的詳細詢問讓"徐先生"臉上掠過一絲詫異,但他仍認真回答:"產量是稻米的好幾倍... " 

 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大明的任何一個百姓都能理解,幾倍於稻米意味著什麼。 

 "能廣泛種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