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打更人胖胖 作品

第142章 古玩街淘寶

 有句俗語說的好,路在嘴邊! 

 譚震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的叫了一路,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去的地-燕京琉璃廠。 

 顧名思義,琉璃廠就是燒製琉璃的地方。 

 據說這個地方在元朝開始,就被皇室安排作為燒製琉璃瓦之地,專門供紫禁城使用。 

 後來到了明朝,作坊規模進一步擴大,這裡已經容納不了。 

 於是,那些琉璃作坊便遷移到了其他地方,不過“琉璃廠”的這個雅號卻是保留了下來。 

 這裡經過數百年的風雲變遷,現在已經是一個歷史文物,古董玉器,手工藝品等跟文化有關的古董集散地,也是個人文薈萃的風水寶地。 

 這裡麵店鋪林立,古玩玉器琳琅滿目,其中不乏老字號的古董店鋪。 

 當然,無論是任何市場,地攤文化都是一大特色,琉璃廠也不例外。 

 有不少的地攤小販,就打著“祖傳珍寶”、“古墓奇珍”的旗號,專門在這裡售賣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你還別說,生意好的不得了! 

 其實懂行的人都知道,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要真有,估計早就進局子了。 

 可是架不住有人信呀! 

 因為琉璃廠的聲名遐邇,每天都有很多的遊客踴躍組團前來這裡“買單”。 

 他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來這裡就是是為了“淘寶”。 

 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有一個虛榮的心,都想著能在這裡用極低的價格撿個漏,找到一件傳說中的寶貝。 

 這裡似乎每天都在上演著“撿漏”的故事,讓那些慕名而來的遊客們心動不已。 

 那些青睞中國文化的外國朋友尤其大方,要是遇上一個能說會道的,他們往往很願意把小販的存貨一掃而空,讓他們大賺一筆。 

 這也使得琉璃廠的小販生意日益繁榮,有更多的外地遊客想要來此一試身手,體驗一下“撿漏”的樂趣。 

 譚震雖然沒有來過這裡,但這裡的故事聽說過不少,自然知道這裡面的貓膩。 

 不過他也沒打算買,說白了就是無聊閒逛,就當是體驗一下燕京本地的風土人情。 

 琉璃廠賣的最多的是文房四寶,文具書店不老少,這裡有著全國最大的舊書市場。 

 舊書市場裡面的很多舊書中,不乏民國時期的精品,也有明清時期的線裝書。 

 那些早期的舊書價格都比較昂貴,一般人可買不起,主要面對的是那些收藏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