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打更人胖胖 作品

第26章 有關癩子的故事

 如果要說小山村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1981年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無疑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它打破了傳統的集體生產製度,從大集體到小集體,從大包乾到小包乾,真正實現了農民兄弟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發展,國家和個人都得到了實惠。 

 其實早在1978年徽省鳳陽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就已經開始進行包產到戶的試點,試點的成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由此逐步推向全國各地。 

 到1981年,湘南地區開始響應中央號召,在全地區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場轟轟烈烈的分田到戶的運動開始了。 

 小崗村之所以也叫小崗村,就是因為小山村地處湘南地區嶺南山脈,山林林地眾多,平原耕地面積極少。 

 正所謂一畝山地半分田,小崗村就坐落在這盆地邊緣的小山崗上,水田面積非常有限,也異常的寶貴,每年都要靠種植紅薯,玉米這些粗糧來彌補糧食缺口。 

 南方人主食都以大米為主,每年的四五月水稻插秧的季節,也是老村長最頭痛的時候,到鄉政府借糧也成了小崗村的“家常便飯”。 

 其實從去年開始,附近的生產隊就有的開始私下串聯,要搞承包到戶,最先是承包到組,後來直接到戶,試行結果顯然是卓有成效的,以至於很多沒有推行的鄉鎮也都動了心。 

 今年地區的文件試點文件一下發,每一個生產隊立馬如脫韁的野馬,承包到戶的風潮很快在湘南大地蔓延開來。 

 今天的小崗村熱鬧非凡,村委會前面的院子人山人海,各家各戶都是拖家帶口的擠到村委會的院子裡,想要在今天的分產大會上“一展身手”。 

 老村長和村委會的成員經過商量,決定採取“抓鬮”這種大家認可的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分田分產。 

 要知道十個手指還不一樣齊呢,真要滿足每個人的要求,只怕神仙在世也是無能為力,光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老孃們,就夠村委會喝一壺的。 

 可是即便是抓鬮,那些老孃們也是吵吵嚷嚷,你一言我一語,整個會場熱鬧的就像一個集市,老村長被吵得頭昏腦脹,剛想走出去透口氣,就聽到有人喊:“不好了!癩子跳河了!”。 

 老村長又氣又惱,現在正是分田到戶的關鍵時刻,這當口要是發生人命案子,他這村長的位置不保不說,保不齊還得吃瓜撈,這不省心的癩子呀! 

 這癩子聽名字就知道這人不好惹,他其實不姓癩,大名汪衛國,父親是一名戰場老兵,戰爭結束後復員回家在鄉政府工作,母親在生他的時候難產死了,取名衛國的意思是希望將來長大成人,保衛祖國。 

 可惜事與願違,他父親因為工作常年不在家,把孩子丟給了家裡的爺爺奶奶。 

 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嫡系長孫,爺爺奶奶是把他當成了寶貝,捧在手裡怕熱著,含在嘴裡怕化了,家裡又不缺錢,嬌生慣養的,把好好的一個孩子給帶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