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魯 作品

第一部分:嵩陽晚鐘3李子

“...”殷淑自己都不記得這是聽到的第幾個版本了。

次日一早,監院突然召集全觀中庭集合。按照嵩陽觀的規矩,監院召集,除了方丈和香客可選擇不去,剩餘人員必須全部到場,包括在此觀掛單的道友。

殷淑從後面走來的時候人基本都到齊了,露靈和智真也都在場。大家都看向監院衷一,靜等他張嘴解釋為什麼搞這麼大陣仗。

衷一說的事情,確實是一件大事,對於道觀來說是天大的事。今早三清殿的貢品,竟然有一盤子李子。重陽節後貢品或許要求不高,但是什麼都不放也比放李子強。道祖姓李,因此李子算得上是道教禁物,當今皇上重道,嵩陽觀的三清殿供桌上出現李子,這確實很嚴重。

從清晨開始果然下起了小雨,站在中庭的道士個個噤若寒蟬,不知是凍的還是嚇的。衷一按照順序,先叫座下八位大執事上來問話,接著是三都五主十八頭。當然不可能有一個人會說是自己乾的,全部腦袋晃成撥浪鼓,不是我,不是我管下弟子,不知道是誰,什麼都沒看見,一點異常沒有!一問五不知。最後衷一隻能吩咐都管弘正去查。弘正本來今年有望成為總理,從今後監院一人之下百人之上,這樣的事情自然是他帶著人查。

殷淑回到自己的房間後也在回想剛剛大家的反應,也沒有什麼頭緒。這時外面的雨越下越大,竟然到了電閃雷鳴瓢潑大雨的地步。明籬在一邊坐著吃石榴,殷淑就愣愣的看著他剝下來的石榴皮發呆。

“道長,你在想什麼?”明籬問道。

“明籬,你可知石榴也是不能作為貢品的,一般他們都不會買這樣的水果。”

“我知道,昨天我央求憫常下山的時候給我帶兩個,他告訴我了,所以只給我買了兩個。我都快吃完了。”

“你沒讓他給你買李子吧?”

“我不愛吃李子。道長,出什麼事了嗎?”

“明籬,過幾天我安排人帶你南下。如果你爺爺先到,你就跟他走,如果不願,就等我去找你。”

“道長,你要去哪裡?不能帶著我嗎?”

“你去南邊,讀書寫字的地方更加適合你。記不記得我跟你說過,你要做你擅長的事,而不勉強的事。”

“我擅文,詩詞歌賦都可以。我不懂武,所以道長要去做的事情一定跟這個有關。可是道長也不擅武,你難道要去做勉強的事?”

“哈哈哈,明籬,你越來越像我的孩子了。有些事,就是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何況我身邊還有云兒,你放心吧。”殷淑跟一個小孩說讓他不要擔心自己,好像很幼稚,隨後就不再說話了,繼續想他的“李子”。

弘正查了兩個時辰,一頭霧水。三清殿上上下下找個遍,出入記錄也翻遍了。一個小道提議去找洪主簿幫忙,他還帶著衙役,這種事他們要比一群道士有經驗得多。洪主簿倒是一口應下,可大家心裡都有數,這根本就是無頭公案,故意放李子的人會剩幾個李子在身上還是房裡等你去捉拿他嗎?

所謂多事之秋就是這個秋天了。這邊興師動眾的找李子,那邊山門前來了一個老嫗領著一個三歲小兒。倆人幾乎從頭到腳都淋透了,說是不得不來,因為他們是來找人的。

那個跳河的婦人,是她的兒媳婦,那三歲小兒正是那婦人的孩子。

於是大家又在前院客堂看了一出大戲:暴雨中婆婆拉著兒媳痛哭流涕,希望她看在小兒尚小不要再尋死覓活,趕緊跟自己下山回家。另一邊婦人只是抱著那小兒一言不發。最後還是女冠過來拉著婆婆和那小孩進去客堂:總要給衣服烤乾,大家都在這淋雨算怎麼回事。這出戏才算暫時收場。

下午,全觀仍在分析“李子案”。雨停了,那婦人拗不過孩子磨她要出去玩,就帶著孩子到迴廊那裡玩耍。憫常過來給了孩子一個橘子,孩子開心的剝開先遞一瓣給那婦人,她又默默流起淚來,那孩子吃急了打了個噴嚏,婦人起身擦擦眼淚囑咐他不要亂跑,自己回去給他取件衣衫。

憫常不好就走開,站在一邊看那孩子玩蚯蚓,想著等那婦人回來他再離去。這時候那個書生劉善走過來,好似討好一般跟憫常說:“小孩子就知道吃,秋天橘子吃多了會肚子痛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