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菱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八章 靖難之役

 擊敗耿炳文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反書至南京,朱允炆祭告太廟,削朱棣宗室屬籍,廢為庶人。

 決定起兵討燕。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設置平燕布政司。

 朱棣初起兵時,燕軍只據北平一隅之地,勢小力弱,朝廷則在各方面都佔壓倒性優勢。

 所以戰爭初期,朝廷擬以優勢兵力,分進合擊,將燕軍圍殲於北平。

 朱棣採取內線作戰,以部將郭資戍守北平(今bj),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關、懷來、密雲和以東的薊州、遵化、永平(今河北盧龍)等州縣,掃平了北平的外圍,排除了後顧之憂,便於從容對付朝廷的問罪之師。

 經過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宿將之後,朝廷也無將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倖存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為左副將軍,都督寧忠為右副將軍,率軍13萬伐燕,數路並進,號稱百萬大軍,同時傳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供給軍餉。

 耿炳文率軍在八月十二到達真定,並分兵於河間、鄚州(河北任丘北約30裡)、雄縣,為犄角之勢。

 在經過觀察後,八月十五日,燕軍趁中秋夜敵軍不備,偷襲雄縣;成功後又利用伏擊擊敗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編剩餘的部隊。

 耿炳文部將張保來降,告知朱棣耿炳文的部隊分駐滹沱河兩岸,於是朱棣讓他回去告訴耿炳文“雄縣、鄚州大敗,燕兵將至”,以打擊其士氣,並使耿炳文合兵一處,便於一舉擊潰。

 耿炳文果然將南岸的兵調過河。

 八月二十四日,燕軍到達無極縣。

 從樵夫和南軍被俘士兵處得知敵情,於是燕軍發動決戰。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南軍師至河北滹沱河地區。

 燕王在中秋夜乘南軍飲酒作樂之機,突破雄縣,盡克南軍的先頭部隊。

 繼而又於滹沱河北岸大敗南軍的主力部隊。

 耿炳文率殘部不到十萬人在真定堅守不出,燕軍攻城三天不克。

 八月二十九日,燕軍返回北平。顧成降燕之後,留在北平協助燕世子朱高熾守城。

 換帥李景隆

 建文帝聽到耿炳文軍敗,根據黃子澄的推薦,任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對燕軍作戰。

 又令遼東江陰侯吳高等領兵圍攻永平(今河北昌黎西北)。

 朱棣留下少量兵將堅守北平,自己親統大軍救援永平。

 李景隆本是紈絝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

 建文元年(1399年)九月,李景隆至山東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潰散兵將,並調各路軍馬,共計50萬,進抵河間駐紮。

 當朱棣偵知李景隆軍中的部署後,笑著說,兵法有五敗,李景隆全犯了,其兵必敗無疑,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離心;兵將不適北平霜雪氣候,糧草不足;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求勝心切,剛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所部盡是烏合之眾,且不團結。

 為了引誘南軍深入,朱棣決計姚廣孝協助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自己親率大軍去援救被遼東軍進攻的永平,並告誡朱高熾說:“李景隆來,只宜堅守,不能出戰。”

 朱棣還撤去了盧溝橋的守兵。

 朱棣這一招果然靈驗,李景隆聽說朱棣率軍赴援永平,就率師於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直趨北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