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頹靡的陳鎰

現在京城乃至四周,早晚買一份報紙,已經成了一些人的習慣。</p>

通過報紙,平頭百姓可以在喝酒吹噓的時候,表現出自己知道的比別人還多的優越感。</p>

當然,商會這類可以通過報紙上對政策的一些解讀,避免自己發生誤判,這方面,朝廷官員也是如此。</p>

因為出自通政司,報紙所代表的就是朝廷,也沒有人會拿著報紙直呼妖言惑眾什麼的。</p>

“如此的話,倒也是不難。”</p>

高谷所想並沒有朱祁鈺那麼多,不過是再城裡一版刊登物價的報紙,最多也就是讓人多去市井走走。</p>

想到這,高谷突然靈光一閃。</p>

意見徵集本為政事,通政司改主動為被動,雖然大大減輕了官吏的工作量,可同時也讓官吏變相脫離了百姓。</p>

而聖人反手就甩出與百姓生計相關的物價報紙,這不就是在告誡他,勿忘本嗎?</p>

“陛下,臣明白了。”</p>

高谷當即起身,朝著朱祁鈺彎腰,恭敬行禮道。</p>

聞言,朱祁鈺還以為高谷明白了自己的心思,頓時滿意說道:“那就去辦吧,都察院那邊,朕會讓舒良走一趟。”</p>

“是,陛下。”</p>

高谷回應之後,便道:“那臣這便告退。”</p>

像是報紙這種東西,當前還屬於朝廷壟斷,有著基礎銷量支持,朱祁鈺相信,新版的報紙,很快就能遍佈京城。</p>

到時候,通過輿論來影響物價,可比那些暗地裡造謠來的簡單多了。</p>

“舒良,去傳陳鎰過來景仁宮一敘。”</p>

反正都見那麼了幾趟人,朱祁鈺也不介意多見幾個。</p>

“是,陛下。”</p>

舒良在一旁躬身退出景仁宮。</p>

而朱祁鈺則是開始換茶水,這法規發佈,最忙的就是自己這個當皇帝的,也是朱祁鈺沒想到的。</p>

可誰叫自己本來的產業就多,而且很多新東西,並不是那些官員可以舉一反三的。</p>

等舒良離開,朱祁鈺靠在沙發上休息,側頭問興安道:“西邊的錦衣衛,可有消息傳回?”</p>

聞言,興安垂首,道:“回陛下,尚未有消息。”</p>

甘肅百廢待興,而哈密更是被忠順王哈密屠戮一空,錦衣衛沒有那麼快進入帖木兒汗國。</p>

“那南邊呢?”</p>

比起軍團大戰,錦衣衛所負責的,多是那些沒有擺在檯面上的事情。</p>

“也沒有,陛下。”</p>

興安再次回道。</p>

南邊主要是抓拿蒲氏,馬衛國入了安南,就更加沒有消息了。</p>

沒擺上檯面的活動就是如此,甚至有時候死了都沒人知道。</p>

朱祁鈺重新燒水泡茶,沒多久,陳鎰就小跑著來到他面前。</p>

“臣,拜見陛下,陛下金安。”</p>

除了朝會外,陳鎰很少受聖人的召見。</p>

今日被聖人傳喚,可以說是誠惶誠恐。</p>

“起來吧。”</p>

朱祁鈺開口,道:“通政司上呈建議,在報紙留版建議欄,所收回執,由通政司與都察院一同審核,分出民間有效建議,供國事之用。”</p>

大概說了下高谷的建議,朱祁鈺就閉口等陳鎰的回應。</p>

收集民間民意,本來就是御史的職責,而陳鎰作為都察院一把手,聽到之後的第一反應,便是聖人覺得最近御史有些懈怠了。</p>

隨著皇權的權力日益膨脹,文人御史也不是悍不畏死,否則王振也不能做大。</p>

像是目前在外的將領,換成以前,這些御史就算沒事也要找點事彈劾,可現在這種彈劾都少了許多。</p>

一旦御史失了銳氣,那麼都察院就會重新回到王振擅權的時候,成為一柄人人可用的槍。</p>

“回陛下,此事臣以為極好,會同通政司建立溝通,保證信息相通,確保審核無誤。”</p>

陳鎰垂首說完,才半屁股坐到椅子上。</p>

“如今御史無往日之銳氣,是否是因總憲之位懸而未決?”</p>

看向陳鎰,朱祁鈺推過茶杯,問道。</p>

原本要捧茶的陳鎰,手一晃,滾燙的茶水灑在手指上,但是面不改色,強行忍了下來。</p>

“陛下,是臣失職,還望陛下降罪。”</p>

將茶杯放回桌面,陳鎰起身麻利跪在地上叩首。</p>

“御史,掌監察百官,又為三法司之一,如今一個個畏事如畏虎,你覺得合適嗎?”</p>

沒有讓陳鎰起身,朱祁鈺就開口,緩緩說道。</p>

“回陛下,不合適,臣已改革都察院風氣,清退那些無能之人,相信不久後,便能有效果。”</p>

陳鎰額頭貼在冰涼的地面,開口搶救道。</p>

聖人動了六部,改革了軍制,甚至連錦衣衛和緝事廠都大刀闊斧改革,只有都察院,動都沒動過,甚至連陳鎰自己的位置也沒動。</p>

可正因為如此,相比之下,其他部門展現出了蓬勃的朝氣,而都察院則是暮氣沉沉。</p>

本來就是經歷了正統年間的糜爛,御史之中,能人在外,如之前的于謙、王翱等等,留在朝堂的,那是經過王振認證的好御史。</p>

聖人的放任,又讓總憲懸而未決,導致陳鎰的話語權越來越低,這也是陳鎰後面才體會到的。</p>

“哦?”</p>

朱祁鈺揚起嘴角,笑道:“清退無能之人,就能一改都察院風氣?”</p>

這種小打小鬧的改革,在朱祁鎮時期就沒有絲毫用處,所謂將熊熊一窩,但現在皇帝是朱祁鈺,陳鎰覺得,先給都察院換換血,將外面那些能臣給換回來,如此便可讓都察院重整風氣。</p>

可是,這樣做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時效短暫。</p>

所以,聖人的問話,陳鎰還真不好回答。</p>

“先起來,別緊張,朕不過是心憂都察院長此以往,御史之職會被他人看輕。”</p>

“謝陛下開恩。”</p>

陳鎰再叩首,起來坐回位置上,抿了抿嘴,道:“陛下,臣也知如今朝堂御史失職,需刮骨去毒,可臣實在不知從何處入手。”</p>

聞言,朱祁鈺抬眼看向陳鎰,現在的陳鎰,已經沒有了當初午門時的意氣風發,整個人都顯得有些萎靡。</p>

“不知從何處入手,無非就是名不正,若朕給你總憲之職,你可有信心?”</p>

朱祁鈺也覺得是時候,就沒再想將都察院放在一旁,沒看陳鎰都現在這模樣了,再下去,說不定都察院就爛了。</p>

似乎聽到了什麼幻聽,陳鎰猛然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