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總不能吧?

 在見過範廣之後,藤原氏就安靜的跟只鵪鶉一樣。

 華夏一直以來,對周邊邦國都是不錯的態度。

 而倭國仗著華夏的優待,以及高層對於底層百姓的漠視,越發乖張,漸漸養成了恃寵而驕的毛病。

 對於這種行為模式,文人不過是加深了對蠻夷無禮的刻板印象。

 順著刻板印象,對倭國就更加輕視,卻自持身份,總是小懲大誡。

 最後,胡元伐倭被一陣風給吹滅,從此之後,倭國自以為被神風護佑,更加肆無忌憚起來。

 這就導致了倭國在洪武時期就敢直接殺害明使,直到鄭和渡海,按著天皇的頭,他們才自覺屈辱認錯。

 可鄭和終究是閹人,就算他做得對,那麼文人也不會去承認,更會為了反對而反對。

 所以,此番朝廷派人去舊港,沒有閹人,而是讓胡義和王偉,一文一武的組合,無形中便斬斷了潛在的反對聲音。

 對於一個有公心,且手握技術的皇帝來說,並不需要家奴來掌控海軍,而新的五軍都督府改革,也減去了不少將領領兵會擁兵自重的危險。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把蛋糕做大的前提之上。

 藤原佐所感受的,是民間一直普遍存在,對倭國的反感。

 特別是沿海地區更甚。

 沒人會去喜歡一個天天襲擾甚至殘害自己生活的人。

 以前高層還保持友好的體面,那是因為胡元伐倭讓大明覺得,自己不能對海外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大動干戈,重則動搖國本,重蹈前朝覆轍。

 季曉為藤原佐準備了馬車,可是一眾武士,就要經受一路上百姓的眼色。

 武藤太郎對此也已經習慣了。

 當初他甚至是被押送著前往京城,現在能腳踏實地已經不錯了。

 通過大明對倭國態度的轉變,武藤太郎也意識到,就是一直對倭寇的放任,才讓大明至尊皇帝想要長崎,想要直接在倭國建立港口。

 畢竟,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

 不然沒辦法解釋,為什麼大明至尊皇帝會突然改變對倭態度,總不能因為倭國有銀山吧?

 他們都沒有這方面的發現,遠在海洋一邊的大明,怎麼可能隔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