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身份

 裡面傳出的讀書聲,能聽出來,有不少的孩子在裡面,顯得稚嫩的童聲中,摻雜著在扎克聽來有些變形夷語。

 他看了自己的兒子一眼,拍拍孩子的後腦勺,示意孩子往前走。

 院門是關著的,敲了門,不久,便看到打開門的老人,看到扎克,問明來意便很熟練的引其去辦手續。

 入學的孩子需要名字,但扎克的孩子沒有。

 “我想給孩子取個漢名,可是我又不懂這些,能不能等他學會了,讓他自己取。”

 扎克看著老人,問道。

 “你是韃靼人?”

 老人開口問了句,隨後繼續道:“總該要有個名字的。”

 看著扎克糾結,老人也沒有強求,笑著安慰道:“你這樣的情況,學院裡有的是,就先叫他小扎克吧。”

 有了老人的辦法,扎克眉眼都笑開了,站起身,微微彎腰,道:“謝謝。”

 似乎,進入大同之後,他說謝謝的次數比自己的前半生都要多。

 給小扎克登記好資料,老人才問道:“是要走讀還是寄宿,雖然這裡不需要學習上的錢,但是寄宿的活,還是要生活的錢。”

 聞言,扎克看向自己的妻子,想了片刻,便回:“走讀吧。”

 他自己在商隊並沒有收入,雖然有著僱傭關係,但是被劃分到了食宿上,也就沒工資了。

 “好,等下可以先去領書籍,明早辰時來,下午申時歸。”

 再和老人瞭解了一些注意事項後,扎克一家便被一個年輕人領著去參觀孩子學習。

 都不需要分配,因為這裡只有一個班,不到二十人。

 在這裡,只教三種語言,蒙古語、波斯語,還有漢語。

 大明對外的通用外交語言並不是漢語,而是波斯語。

 這算是木桶原理中的短板理論,並不是大明國力不強,而是外面識字率相對而言太低了。

 面對文盲,若是想要溝通,要求不了對方學習自己的語言。

 而大明周邊,除了北方和西域,東南地區,基本都是使用漢語。

 要想將自己的文化傳播出去,就需要用到翻譯官,而蒙古語和波斯語就是很好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