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商稅改革

 要說年紀,陳鎰比較大,但是資歷,王文早於陳鎰就任右都御史。

 能力上來說,王文更年輕,而且,早期的王文嚴厲剛毅,剛正不阿,連閣老都敢彈劾,這是陳鎰所不具備的。

 可是,後來還是在王振的權威面前低下了頭,之後便與同為同為御史的王翱和于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王翱在遼東也是右都御史,但主要是提督遼東軍務,與陳鎰和王文不同,瓦剌進犯的時候,王翱是敢提劍威脅怯戰者,言:棄城者斬!

 為什麼很多官員沒事也要上摺子,就如王翱這樣的,朱祁鈺對其也沒有什麼印象,若內閣中無人提及,那麼王翱也就這樣了。

 被朱祁鈺這麼一搞,陳鎰也有些氣短。

 知府不尊法,御史不言法,石彪不過是指揮同知,又不是土皇帝,更何況大同還有一個郭登。

 為私而奏,那就別談什麼大道理。

 “臣,知罪,往後必當規範都察院。”

 陳鎰躬身認罪,轉手就將責任往自己的身上攬。

 這又何曾不是一個機會,而聖人似乎有意給他表現,一旦表現好了,那總憲不就是近在咫尺了。

 而朱祁鈺責罰石亨,不過是給石亨提個醒,那一家老小的,別以為朱祁鈺只有他石亨一人可用!

 彈劾了石亨之後,御史就安靜了下來,畢竟之後的彈劾,可不只是彈劾一個人,依照聖人的意思,要擼,那就擼一串出來。

 張奎沒有被聖人斥責,但是心中也在思量。

 以聖人的意思,給人當狗,就要有被打死的決心,自己一介小御史,這麼做值不值得?

 朝會繼續,陳循出列,道:“陛下,如今商稅以市關稅為主,關市之徵,凡商稅,三十而取一,如今京城商賈極多,稅政或簡或繁,在取其度……”

 陳循心中有腹稿,說起來自然是朗朗上口。

 商稅這種東西,不管是簡單還是繁瑣都有麻煩,兩害取其輕,便看朝廷把控的度。

 所謂的商稅,並不是你做生意就要交,主要涵蓋的是百貨之物,如飲食、果蔬和牲畜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