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拆分太醫院

 明朝的醫學,是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但是中醫講究一人一方,不具有普遍性,對於醫生的要求很高。

 一人一方在於一個人的老少高矮胖瘦,都要用到不同的劑量。

 人體試驗,讓明朝的醫學,群星璀璨。

 到了李時珍,便提出了高溫蒸餾殺菌的概念。

 晚明時期,種痘法更是打開了預防天花人工免疫的開端。

 從《普濟方》到《瘟疫論》,華夏的傳統醫學得到了飛躍的發展,已經十分接近現代醫學了。

 不能說因為皇帝死得早,就覺得大明的所有醫學都一無是處。

 除了像張太皇太后那樣,世襲的醫生沒有實踐經驗外,對於皇室的治療動輒砍頭也給了醫生極大的壓力。

 當然,醫術更高,更可以殺人於無形。

 但這些就屬於陰謀論了。

 朱祁鈺拋開主觀判斷,不管是有人收買了太醫也好,還是太醫自己水平不行,要想活得久,醫療系統必須建立。

 董宿已經是古稀之年了,所以朱祁鈺對他,也算得上客氣。

 走進值班房,書架上堆滿了書籍,董宿點燃薰香之後,請朱祁鈺上座。

 “董院使,朕問你,如今太醫院醫者幾人?”

 朱祁鈺一坐下,便開問。

 聞言,董宿摸了把鬍子,絲毫不含糊道:“北南兩京,太醫院六百六十二人。”

 “據朕所知,軍中有毒馬將,醫人將,醫藥將,可在其中。”

 朱祁鈺來之前就做過功課,也讓董宿有點吃驚。

 “太醫院,歸陛下所有,其軍中醫官,不在列中。”

 軍中的郎中其實和赤腳醫生差不多,比不上專業的太醫院,董宿知道聖人重軍事,這並不是什麼秘密。

 “朕欲命太醫院選派熟諳方脈醫士,教軍士習醫術,董院使以為如何?”

 朱祁鈺隨手拿了本藥方看了起來,說道。

 “並無不可,年輕醫者紙上談兵,終究算不得醫者。”

 董宿的眼睛微微一亮,點頭說道。

 “這些只是朕順口問問而已,朕想真正想問的,是董院使對方伎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