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冰 作品

第255章 與佛子論情

 “阿彌陀佛!” 

 “在我看來,七情只存在於本人心中,雖影響人之行事,也是人心對外界人事物的反應以及關係之表象。” 

 “不同的七種反應分別表示著你本身對這些人事物的關係如何。喜其不悖,怒其不爭,憂其不順,懼其不知,愛其不悔,憎其不循,欲其不滿。” 

 “當然這只是以七情的大概分類,一如佛家之中還可繼續細分至五毒六慾等等,但萬變不離其宗。” 

 “這位施主真的好悟性啊,聽君一席話,淺得箇中三味!施主好深的佛性!善哉善哉!” 

 佛子聽到我的見解,眼中有光,其中的對追尋佛道悟道的執著,猶如赤子之心般純淨純粹,我看了眼身旁的悟性,它的眼中同樣有著光。 

 “既然施主已經將七情看透到這個地步了,那麼施主離悟透其實已經不遠了,讓七情不纏己身,那麼行事作為皆有佛性使然。” 

 “這就是我與佛家所想所不一樣的地方,我認為七情只需控制得宜就可形成助力,當然用情悟情而不沉淪,這比佛家的斷七情難度更高。” 

 “所以我認為佛家對七情的修煉是,先斷情心靜再觀情,觀情有感在學情,學情有成再入情,入情有時再悟情,悟情有果再超脫。” 

 “另外佛家認為人的本性也就是佛子所說的眾人心中的佛性是善的,即人性本善,甚至可以說佛教的清規戒律皆是為了確保這一點而存在。” 

 “可惜啊,而我認為的卻是人性本惡,佛子心善生活在寺廟淨土,大師不見世間多少齷蹉事,且不說底下階層因生存而不得已才作惡,單單是論高高在上的那群人也是惡人為多。” 

 “需知,當那些人已經處在了社會階層最頂層時,他們身上的行為枷鎖已經沒有了多少,他們的所行所為可以說是最大程度的體現那些人的真實本性。” 

 “這樣的原因,一於本性;二於世間善待惡,卻辜負善,善不得喜終,惡不得嚴懲;三於世間沒有相應的懲戒手段。” 

 “叩叩叩...”佛子心中有感,手下敲擊木魚節奏依舊穩定,望能消除我的戾氣。 

 “阿彌陀佛,但施主不可因外人惡而不信自我善啊,貧僧認為施主所說之人皆乃被七情六慾所纏而沉淪其中而不自知。” 

 佛子話裡有話,我便直說:“放心佛子,我並沒有憤世嫉俗,我說這些只是我的所見所聞而已,我想佛子應該也聽說了聖城那邊的沙利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