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章 老師訓子

 抓住難得的短暫機會,藍維樸給新官上任的兒子上了一課。

 藍維樸語重心長說,做父親的看到兒子當了家鄉父母官,肯定發自內心地喜悅和驕傲,起碼證明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兒子沒辜負父母的期望;但同時也發自內心沉重與擔憂,因為當官容易,當好官卻很難。

 藍維樸說宋代各地官衙裡面都立一塊石碑,上刻十六個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稱之為戒石銘,最早出自五代十國後蜀國君孟昶之手,後被宋太守頒行天下,告誡各級官吏奉公守法、善待民眾。

 藍維樸說官吏俸祿來自正府徵的稅收,是老百姓辛苦賺的血汗錢,所以官吏吃的是老百姓的俸祿,簡言稱“食民祿”,既然老百姓養活了官吏,官吏就該為老百姓服務,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問題是現實當中有多少官吏真正認同“爾俸爾祿,民脂民膏”?自古以來官位都是朝廷賜予,官吏認為自己吃的是皇上的俸祿,簡言稱“食君祿”,因此應該效忠皇上和朝廷,才是硬道理。現實邏輯往往就是,對老百姓差一點影響不到烏紗帽;對皇上不忠誠則腦袋都可能搬家,稍有理性的都清楚怎麼選擇,何況作為社會精英的官吏?

 藍維樸繼而說怎麼解決這樣的難題,歷史名人馮玉祥給出了答案,他曾在當時被評為“十二名在世的最偉大的中國人”當中第二名,而第一名是孫中山。憑什麼?他帶的兵有一段問答式的思想教育:

 軍官問:誰供給你們衣食?

 士兵們答:老百姓!

 軍官問:如果有人欺壓老百姓怎麼辦?

 士兵們答:打倒他!

 軍官問:如果馮玉祥欺壓老百姓怎麼辦?

 士兵們答:打倒馮玉祥!

 說到這裡藍維樸肅容道:“這就是馮玉祥之所以偉大的地方,他敢革自己命!兒子你敢嗎?你敢昭告佑寧全縣,如果藍京做得不好,老百姓可以聯名罷免你縣長職務?”

 藍京低低喟嘆,無奈道:“那樣很出風頭,振奮人心、深得民心,可是不符合組織程序啊老爸。”

 藍維樸道:“信守自己的正治承諾,與組織程序何干?難道上級領導不尊重本人意願?無非擋箭牌而已!”

 “老爸,情況並不是你所想的!”

 藍京這才道,“一個地方的經濟搞得好不好,能否發展得起來,現實當中存在很大變數,遠不是我想好就肯定好,也不是我一個人好就能好;隨意向民眾作出正治承諾,會讓對手有縫有隙,惡意破壞,也會讓上級和組織部門陷入道德爭議。再說了,如果我自認為行得正,各方面都是好乾部,為什麼因為一時半刻的挫折而放棄?陶淵明是好官嗎?戚繼光是好官嗎?張居正是好官嗎?我勇敢地堅持下去,才不會讓壞人上位,騎到老百姓頭上作惡。”

 “唔,你的想法也很有見地,到底久在官場領悟得比我深刻,”藍維樸坦然接受兒子指正,沉吟道,“我略加修正剛才的提法,所謂革自己的命是廣義範疇,即時刻警醒和反思,認識到自身存在不足而非我是高高在上的領導所以我每句話包括標點符號都對,哪怕錯也要先執行。一旦你扛著這樣的旗幟幹工作,就處於獨斷專行的危險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