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章 批量改制

 十月份藍京再次牽頭會計事務所對東閣集團截止九月末數據進行清產核資,既是對一年來改制成績的盤點,又是自我保護,他很清楚隨著最後一步即國退民進、社會資金實現控股的邁出,賤賣國有資產的大帽子遲早要扣到自己頭上,由此他如履薄冰每個環節都穩紮穩打,絕不敢輕易冒進。

 藍京很清楚自己的底細,平民出身、沒有靠山因此經不起挫折,哪怕一小跤都會終結仕途。

 清產核資結果令得藍京、鄒昊丞以及周璟文等大股東都鬆了口氣:

 根據清產核資專項審計,共清理出資產增加總額為3677萬元,其中按《企業會計準則》清查增值共219筆,金額1832萬元。經事務所與集團董事會、大股東三方協商,同意其中1400萬元增值掛賬自列損益,其餘2277萬元按會計核算原則相應增加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資本公積、實收資本等子目,並建議轉入下一會計年度期初數。

 就是說改制一年多以來國有資產非但沒有虧,相反賬面增加三千多萬,進一步夯實了家底。

 更不用說東閣集團在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週轉償還等方面都步入正軌,成功地消化了鉅額赤字壓力並如期發放職工工資,今年前九個月一線工人平均工資比上年同期增長67%,因為去年上半年太慘了絕大多數工人只拿基本生活費。

 在東閣集團改制成功的帶動下,先後又有二十多家區屬工業企業主動要求啟動改制進程,藍京卻不著急,讓他們向孟龍領銜的工作組提交方案,反反覆覆打磨、修改、討論,就是不肯簽字。

 孟龍不好意思當面質疑,打發高雅跑到藍京辦公室表示奇怪,說當初進駐東閣啥都沒準備邊幹邊完善方案,還得做幹部員工的思想工作;如今上下齊心銳意改制,您為什麼反而故意放慢節奏?

 藍京放下手裡鉛筆,拍了拍旁邊厚厚的改制申請報告道:

 “當時東閣離破產只差一釐米,可謂背水一戰,幹部員工也普遍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沒怎麼當回事兒,每每有微小進步都會收穫驚喜,時至今日按月按時拿工資仍當作高興事兒。這些國企,有虧損累累也有輪流上崗但一半左右發工資沒問題,他們的期望值不一樣,申請報告字裡行間我只看到一個‘錢’字而不是生存與發展,出發點就歪了,我哪敢輕舉妄動?藍京不是點石成金的神仙,東閣僥倖取得一點成績不代表放之四海皆準,如果呼啦二十多家國企全部改制,哪怕三分之一效果不佳,哪怕期間某個月工人少拿幾十塊錢,藍京就是衡芳工業系統頭號公敵!”

 “哎呀,那倒不至於,”高雅道,“工作組肯定承擔主要責任,孟龍和我也有這個覺悟。”

 藍京擺擺手:“我不怕問責,我是沒把握每家企業改制都一帆風順,之前有工人質疑得對——既然把改制吹得天花亂墜那麼京都為什麼不一聲令下所有國企一刀切進行改制?改制也有風險的,不能把種種機遇下的成功視為自己的本事,好像從此以後無所不能,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就離身敗名裂沒多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