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走開 作品

第72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兒(二十四)





劉基啊!那也是遙遠的記憶了。




念及劉基,朱元璋還是很懷念他這個軍師的。




但是劉基之死,真的與胡惟庸有關嗎?




【而劉基死後,胡惟庸的權勢更是達到了鼎峰,甚至勾結了文臣武將,準備造反。這讓咱明太祖怎麼忍?於是乎明太祖磨刀霍霍的將刀伸了過去,而此時的胡惟庸還尚不自知,正在為兒子鬧事墜馬而死大動肝火,處死了駕車的車伕。】




【此事傳到了明太祖的耳朵裡,他當即讓其為車伕償命,所謂殺人者償命,明太祖此次是鐵了心的要懲治胡惟庸了,這也讓胡惟庸徹底的扯起了反旗。】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舉報謀反,朱元璋的屠刀終究是落了下來,以雷霆手段誅殺了胡惟庸等人,並滅了他們的九族。然這僅僅只是一個開端,被殺的又何止這些人,接下來的十餘年裡,他的黨羽陸續被殺,可謂是一個坑帶出一堆蘿蔔,一波未盡一波又來了,咱明太祖的屠刀一旦舉起,不殺個夠本,是不會放下的。】




【在安安看來,胡惟庸的死並不冤,可以說是他自己拼命的作死才導致的,而其牽連甚廣,株連者多達3萬餘人,這其中卻難免沒有冤枉者。】




【至於咱們明太祖在其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安安覺得就是持刀者,咱明太祖一開始就想舉起這把刀,為此他物色著合適的羔羊,很不幸胡惟庸就是那隻倒黴的羔羊。】




【明太祖是什麼人?一個從一無所有到問鼎天下的人,他是好相與的嘛?他的聰慧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嘛?胡惟庸如此欺上瞞下的行為,他能不知道?可咱們一向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的明太祖為何會容忍他至此,若沒有一點貓膩,安安是不大相信的。】




貓膩?是什麼意思?是指有別的小心思嗎?




朱元璋低頭沉思,別說,他還真的有其他的想法。




【丞相歷來是百官之首,君主之下第一人,一個好的丞相能更好的輔佐君王治理國家,比如蜀漢丞相諸葛亮,而一個庸碌無為的丞相則會使國家烏煙瘴氣,比如唐玄宗時期的丞相楊國忠。丞相的權勢之大也由此可見,當昏庸無為之君出現時,當他們壓不住他們的丞相時,自然而然的便出現了相權遠高於君權,比如漢獻帝劉協,他能壓得住誰!而那些有為之君對於丞相的權利也是有些忌憚的,甚至是不能容忍的,例如漢武帝,他就頻繁任免丞相,當時的丞相那叫一個高危職業,誰當武帝的丞相,誰就完蛋啊!而咱明太祖對於權力也是看的相當重的,然胡惟庸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做了那麼多事後還能安然無恙,只能說明咱明太祖憋著大招呢!他正默默的織著一張大網,等著他落下。】